没喝酒,人也清醒,
可竟然拿起筷子就往下掉,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而四川邻水的47岁周女士的病却恰恰相反。
半年前,周女士背部,一阵一阵间歇性的疼。想到自己可能是劳累了,腰肌有劳损,就没大注意。
半个多月前,周女士突然发现,自己双手发麻,她便放下了活在家休养,然而并无好转。
这让她有点慌了。
她猛然想起瘫痪卧床的表姐。表姐以前也是双手发麻,背痛,但一直没放心上,到医院检查,但为时已晚,未能有效救治,终致瘫痪。
不能拖!也不敢拖!
于是,她自医院做检查。
头颅MRI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
当时她就懵了,问医生要啷个治?
医生告诉她最好是手术治疗,医院做不了这个手术,医院治疗。
5月24日上午,她在医生的推荐下,医院,脑科专科医疗组长蔡璞为其查体后,初步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为其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计划并上报刘方军主任。
当天下午,刘方军主任组织召开患者周女士术前讨论会,拟为患者行枕下后正中入路枕下减压术,并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和同意。
术前
术后
5月26日上午9:15,刘方军主任主刀、蔡璞组长为助手,为患者手术。手术历时2小时,非常顺利。
术后,周女士不适症状消失,于6月6日康复出院。
“以病人为师”
结合周女士的病案,
咱们跟着神经外科专家涨知识
小编
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是什么?
重庆三博神经外科主任刘方军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后脑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发育异常使延髓下段、四脑室下部疝入椎管的先天性后脑畸形;脊髓空洞症是指脊髓内有空洞形成。据临床统计,30%~70%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合并有脊髓空洞症。
小编
主要有些啥症状?
重庆三博神经外科主任刘方军
如果说发现两只手臂不怕疼,别人撞一下没感觉,冬天穿短袖也感觉不到冷,双手肌肉萎缩,拿起筷子会掉下来,走路时头重脚轻像踩棉花一样......都应该注意,医院检查。通俗点讲,那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症状,其实都是有联系的,就是因为小脑的一部分扁桃体不在原来的位置了,就像是从脑袋里掉出来了,掉到了椎管里,压迫了脑干、延髓、中枢等重要部位,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奇怪的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小编
为什么说这是先天性疾病?
重庆三博神经外科主任刘方军
小脑扁桃体下疝是后脑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发育异常使延髓下段、四脑室下部疝入椎管的先天性后脑畸形而形成的。
小编
要怎样预防呢?
重庆三博神经外科主任刘方军
预防小脑扁桃体下疝、从准妈妈做起!要预防胎儿小脑扁桃体下疝,主要是注意在孕期、围生期保健防病以及不能随意用药,防止先天性畸形儿的出生。准妈妈们也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做好孕前检查、怀孕早期避免感冒、避免精神紧张。孕妇妈妈在孕期要禁止饮酒,因为酒精会通过胎盘进入胚胎,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严重的损害。
专家简介
刘方军主任简介姓名:刘方军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科主任
个人履历:
重庆三博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学历。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李新钢教授。
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医院获博士学位,导师张亚卓教授。
年7月到首都医院工作,授业恩师石祥恩教授。
现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
功能神经外科:微创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癫痫的手术治疗,DBS植入治疗帕金森病等。
脑血管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夹闭、动静脉畸形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切除、血管搭桥治疗烟雾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创钻孔治疗脑出血、血管搭桥治疗复杂巨大动脉瘤等。
颅内及脊髓肿瘤:手术切除为主的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脑膜瘤切除、经蝶垂体瘤切除、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鞘瘤切除、颅咽管瘤切除、髓母细胞瘤切除、室管膜瘤切除、脊髓肿瘤切除等。
科研工作: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14篇,其中SCI杂志1篇。年通过国家卫计委主任医师评审。完成卫生部重点学科课题《巨大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防治》。担任《脑室外科学》编写秘书,《脑肿瘤就医指南》编委,《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及《临床神经外科学》审稿专家。临床项目:颌内动脉搭桥治疗颅内巨大,蛇形和巨肠性动脉瘤,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蔡璞主治医师简介姓名:蔡璞
职称:主治医师
职务:医疗组长
个人履历: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参加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首都医院、医院进修学习。
专业特长:
擅长颅内肿瘤(垂体瘤、听神经鞘瘤、颅咽管瘤、胶质瘤、脑膜瘤)、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的诊疗,癫痫、帕金森、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功能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主攻颅内肿瘤、疑难脑肿瘤的外科治疗。
脑科专科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癫痫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