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拼尽全力的岁月
我们在浙里拔节成长
重担前勇于担当
学业上名列前茅
科研中精益求精
社会工作中出色耀眼
在毕业季专栏
让我们走近闪耀夺目的浙医毕业生
铭记求是初心
追求医者仁心
一起汲取前行的力量
“医者仁术,必有仁心”,郭止戈自幼便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感叹生命是如此的美妙,亦是如此的脆弱。毕业之际,回望八年求学之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选择,也有着他对职业和人生发展道路的迷茫与困惑,“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科研启蒙,渐入佳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科阶段,郭止戈面临了几次较为重大的选择,其一便是本科专业选择,结合自身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未来临床医学职业发展后,他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此外,早期进入实验室学习是他本科阶段所做出的第二次较为重要的选择。在大一下学期,他积极参与浙江大学医学院举办的第一届“浙医好导师”的活动并有幸获得了由段树民院士研究团队抛出的橄榄枝,从大二开始他便在高志华教授研究小组进行科研学习和训练,并参与到研究课题之中,在神经所实验室的4年多时间里,他通过课余时间、周末以及寒暑假接受了规范的科研训练,培养了动手能力以及基础实验技能,锻炼了科研思维以及实验设计能力。在段树民院士、高志华教授以及课题组师兄师姐的悉心指导下,他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完成了第十八期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校级项目以及第十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SRTP项目被评为校级优秀项目,国创项目通过后续工作的完善和整理,最终在Brain杂志上发表了以他为第二作者的题为“CD73来源的腺苷通过调节多巴胺信号控制炎症和神经变性”的SCI论文。
本科阶段承担两个科研项目的经历让他初步接触与熟悉了科研课题的申报至结题的完整流程,科研工作中团队的分工与合作,这也为他将来在工作中申报课题、基金进行了预热与准备。同样也正因为有了本科阶段的科研经历,在年郭止戈参加了为期2个月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暑期班项目,在MonicaJustice教授实验室进行了“Rett综合征小鼠模型中Prdm15基因外显子突变检测”的小课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科研环境和条件,课题组对研究课题的思考以及切入点,繁多的学术讲座与浓厚的学术氛围,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让他对科研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悟。
潜心临床,兼顾科研
在正式步入博士阶段之前,郭止戈面临着临床医学专业方向和导师这一更加重要的选择,在医学院准备的临床前见习活动中,他对临床相关科室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了解。成为外科医生的梦想以及自身对神经科学的浓厚兴趣和相关基础相结合,再加上见习期间观摩了浙江大医院神经外科张建民教授亲自主刀的一场手术,郭止戈毫无悬念地选择了神经外科并成为了浙二神经外科张建民教授的学生。
进入博士阶段,在博一博二高强度的临床医学基础模块课程、新颖的PBL医院见习任务中,他的重心主要放在了临床医学基础的学习上,空余时间则会到实验室中继续完成课题。他认为累累的科研硕果是无数个0,那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和过硬的技术则是前面至关重要的1,失去了它,单一的科研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这两年中,每天他都会在课后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及时的复习,同时也对第二天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预习,他会使用贺银城辅导讲义建立知识体系和框架,再辅以教科书补充细节,用指南、uptodate等临床循证医学数据库加深深度。同样,每周的PBL课程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思考学习问题背后的知识点,结合案例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应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将其讲授给PBL讨论组的小伙伴们,对于他来说每次都是个全新的挑战以及锻炼的机会。同时,他利用每周一天的临床见习将临床真实案例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并通过例行周测查漏补缺。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郭止戈取得了专业成绩年级排名第一,也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并在-学年综合排名第一,荣获了校级庄氏奖学金。
进入博三博四繁忙的临床实习阶段,在兼顾临床实习的任务之余,郭止戈的科研方向也从基础实验转向了临床课题。在课题组师兄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他们合作完成了不典型脑膜瘤的相关课题并以第三作者在FrontiersinOncology期刊发表了两篇SCI论文,目前该课题最新的成果也已整理成文并以第一作者投稿。与此同时,其导师张建民教授牵头的“脑机接口”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个好消息不仅震撼、鼓舞了他,也让他意识到医工结合、学科交叉的魅力与无穷可能性。在与导师张建民教授充分沟通讨论之后,他也打算勇敢往这个方向进行尝试。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及临床实习时碎片化的空闲时间进行影像组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包括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影像特征提取软件的使用,机器学习算法以及R语言代码的编写。目前,他与课题组师兄合作完成的基于影像组学的术前脑膜瘤分级预测模型的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撰文并在FrontiersinOncology期刊上修回,最新的关于胶质母细胞瘤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已整理成文并以第一作者身份投稿。
科学研究虽然需要埋头苦干,但也不能够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在年郭止戈向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18次学术会议投稿会议论文,并作为壁报论文作者至广州参加了全国年会。今年他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撰文投稿至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19次学术会议。参加全国年会不仅让他了解到国内神经外科的发展前沿,也让他结识了许多有志之士以及青年才俊,激励他不断努力拼搏,向他们看齐。
学生工作,从我做起
为进一步增强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适应新时代医学需求,作为进入浙大后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同志,郭止戈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了学生工作和事务。大一时,他作为班级团支书,积极组织和发动同学参加班级活动,带领团支部获得了竺可桢学院优秀团支部称号,也获得了优秀团员的荣誉。此外,他也曾担任党支部副支书,负责支部内的理论学习,目前他担任支部内宣传委员,负责支部内活动的组织与新闻稿的撰写。多年来的学生工作不仅锻炼了他的工作、沟通以及协调能力,也培养了他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让他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临近毕业,就业选择对于求学的八年甚至未来的人生都至关重要,尽管就业的过程一波三折,但想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的初心支持着他没有轻言放弃,助他抗住了失败和挫折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最终他走过了黑暗,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拿到了理想的offer。这段曲折的经历是他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既助他锻炼了抗压和抉择的能力,更磨砺其心性,让他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回首往事,感触良多,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他将不忘初心,勇于挑战,奋勇拼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在从医之路上走下去。
郭止戈,届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
去向:医院-神经外科
Email:zhigeguo
zju.edu.cn医视野宣传中心
图文
职规中心
编辑
沈亦涵
排版
陈雪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