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样说在执行现场,点亮正义之

开栏语

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必修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西城区法院于7月21日举办“百年青春·一心向党”西法青年榜样说主题党日团日活动,10位西法青年榜样通过访谈的形式,分享红色影视作品、红色司法案例、红色历史人物,对党史进行“创新学”“趣味学”,从生动的影视作品、具体的司法案例、伟岸的历史人物中,回顾党的百年辉煌历程、观照当今现实、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先进纯洁。“青年榜样说”栏目将分十次推送访谈内容,与您共同分享青年榜样们在党史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红色影视作品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素材来源之一。点开一段历史,将自己置身于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在人物和情节的跌宕中体会国之殇痛,对话国之志士,见证国之崛起。访谈人西城法院团委书记周杰将与三位青年榜样一起,在访谈中分享优秀红色影视作品。

本期青年榜样——来自执行局的林然金将向您分享法治纪录片《执行现场》以及在工作中亲历的执行故事。在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访谈人:周杰

青年榜样:林然金

周杰

“执行难”曾是困扰着法院和当事人的老大难问题,有人甚至用“司法白条”来形容那些无法执行、影响司法权威的裁判文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切实解决执行难”列为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之一,人民法院从年开始打响了“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但是,哪怕是我们在座的法院人,大家是否了解真实的执行现场有多少凶险和无奈,真正的执行干警有多少牺牲和奉献?下面就请来自执行局的林然金为我们带来他的分享。有请然金!

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林然金,西城法院的一名执行干警,入职刚3年,还是一个执行新兵。

林然金

Q:

然金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天要分享的作品吗?

A:

这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与法院合作拍摄制作的首部4K法治纪录片《执行现场》。不同于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风格,它全程纪实拍摄,客观地展现了最真实的法官执行工作,最典型的失信被执行人群体写照。没有主持人的介入,没有解说词的阐释说明,没有炫酷的制作技巧和包装,而是从整体案件的角度出发,以执行法官的视角进入案件本身,讲述了案件的来龙去脉,反映出了胜诉当事人、法院、被执行人之间的矛盾。

Q:

这种真实感对于日常工作在执行一线的你来说,是不是特别能引起共鸣?

A:

对,这部纪录片最打动我的是,没有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法官,他们有自己的愤怒,有自己的坚持,更有每个人都有的同情心。在一个腾房案中,被执行人抗拒执行,让父母强行入住涉案房屋。面对八十高龄的老人拒不配合和申请执行人的步步紧逼、各种质疑,我们可以看到法官们克制的愤怒;在另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中,法官穷尽措施,却调查得知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没有赔偿能力时,我们看到的是法官们主动协助生活无法自理的申请执行人申请司法救助的同情心。

Q:

其实你讲的片中的这些例子,我们西城区法院也有类似的故事。我们今年4月份就遇到过一起利用年迈父母阻挠腾退的案件。法官动情入理做工作,最终取得了被执行人的理解。我印象中有个细节是,到中午了,法官怕老人低血糖,给老人点了外卖。当法官把外卖给老人打开、铺好了桌子、递上筷子时,本来很紧张抗拒的老人,一下子就又感动又羞愧,打电话把孩子叫来准备配合执行了。

A:

是的,在我们身边有非常多这样的例子和法官。就像我在青年榜样颁奖仪式上的自我介绍那样,“三载执行路,四季在征途;铁肩担正义,丹心系天平。”不论严寒酷暑,执行法官常年在外,奔走于高温酷暑之下,为的就是努力让“白纸黑字”变成“真金白银”,实实在在地装进胜诉当事人口袋,打通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

Q:

能给我们讲几个身边的故事吗?

A: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三个身边的执行故事。第一个故事关键词是“司法救助金”。

这个案子中我院执行法官开车前往约公里外的河北省邯郸市某村,为申请执行人发放27万元司法救助金。该案系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申请执行人的丈夫在北京某园林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绿化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后半个月死亡。二中院终审判决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应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及丧葬费共计60余万。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并未查到该公司有可供执行财产。公司注册地址也从未有公司开设。

Q:

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执行被执行人财产难以及时保障申请执行人的权益。

A:

是的。与此同时,我们收到了申请执行人当地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证实死者妻子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无任何经济来源,靠他人供养;医院出具的材料证实其脑血栓形成脑萎缩及脑膜瘤;儿子提交的账户流水,证实其工资收入低微。考虑到被执行人的情形和申请执行人的家庭经济压力,执行法官主动告知和帮助申请执行人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在救助金正式拨付后,我们第一时间将27万元司法救助费用送到他们手中。

Q:

这个案例深刻彰显了司法的温情和人文关怀。然金要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什么呢?

A:

第二个故事的关键词是“疏解整治”。

当时我们执行法官10余人,将位于西城区西华门大街的一套公房顺利腾退并交付申请执行人。这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抵触情绪较大,要求申请执行人安排永久使用权住所,或者按拆迁政策处理,给予其上百万元的补偿,并多次扬言如果法院强制执行就以死相拼。

Q:

涉及到房屋腾退的案件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种冲突激烈的情况?法官一般会怎么处理?

A:

为避免发生不稳定事件,我们并未立即采取强制措施,而是去做被执行人思想工作、组织双方协商。首先,我们和被执行人进行反复沟通、讲法讲理,进行心理和情绪疏导,劝其主动搬离。其次,考虑到被执行人年龄较大且为叁级肌体残疾人、争议房屋是房管部门管理的公房等执行难点,我们多次前往执行现场勘查,详细了解房屋情况、屋内人员结构和物品情况等,制定了详尽的执行预案。此外,为了解决腾退后被执行人的居住问题,我们要求申请执行人配合制定安置方案,联系周转房解决临时居住问题。

最终,被执行人被法官人性化的工作方式所感动,自动将房屋腾空,并交付申请执行人。图片记录下了被执行人向法官竖起大拇指表达感谢的一幕。该案的顺利执结,也是我们为核心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保驾护航、提升首都功能核心区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Q:

这个案例中法官的工作确实很细致很全面。然金带来的第三个故事是什么呢?

A:

第三个故事是发生在去年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探索出了一种执行新模式,本案的关键词是“黑科技”。

这是一起返还原物纠纷案,去年2月,被执行人拨通诉讼服务“疫情期间房屋交接怎么操作?我需要去执行局现场立案吗?怎么保证我腾房后能拿到补偿?”突如其来的疫情、小区封闭式管理、人员聚集风险等因素让被执行人现场腾房交接出现了困难,而如果不能及时腾房,被执行人就要支付每天元的房屋使用费。

鉴于以上执行困难,我们执行法官这次将执行的主战场转到了“网上”。不同于以往现场指挥、线下开庭,执行当天,我们一边利用执行指挥中心实时连线,远程指挥现场执行,一边通过“北京云法庭”组织当事人在线谈话。双方就腾房及补偿问题达成一致并在线完成签字确认等操作后,被执行人在房屋现场通过手机视频展示腾退情况,申请执行人则通过“云法庭”的实时画面在线验收房屋,最终由法院对房屋腾空和交付活动进行最终确认。

当时被执行人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说:“我从来没想过这辈子会接触法院,今天发现跟法院打交道原来不是那么可怕的事。前段时间,我因为没有办法按期履行腾房义务感到很焦虑,没想到在疫情期间,法院打破了阻隔,在阳光下也能开庭。马上就是我的生日了,这将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谢谢法院!”

Q:

这个故事我知道,这是去年我们院首起利用“云上法庭+远程指挥”模式办结的执行案件,探索了疫情期间在线执行新模式。当事人在视频中非常感动,好多次都哽咽了。谢谢然金给我们分享的真实案例,那关于执行工作,你最后还有没有什么感受想和我们分享?

A:

其实我们身边的执行故事远远不止这三个,还有诸如赡养费、探视权、执行方案、腾退病床、发还工资等不同类型的案件。人们常说,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执行工作就是这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执行,让法律不再无奈,执行法官们,则点亮了公平正义的司法之光。

周杰

好的,再次谢谢然金,也祝愿你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那束光!

——END——

供图:王雅娜

编辑:潘歆宇田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nmlyz/8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