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你们
都是英雄
__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展开
武汉更是全民抗“疫”的中心
作为这座城市中的一份子
人人都在用实际行动书写自己的抗“疫”篇章
在医院有一位神经外科医生
他叫周晓飞
现在是发热七病区主治医师
他记录了自己的抗“疫”之路
一名外科医生的抗“疫”之路
我是医院的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的母亲因脑膜瘤于1月7号在我院开颅手术,术后水肿严重,我和大哥兄弟医院守着。我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护士,一放假我们就把上一年级的儿子送老家交由嫂子暂时照顾。1月12号是我的手术班,大哥前天守了母亲一整夜,医院照顾母亲,医院上夜班,正是这个夜班,妻子护理了一名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第二天早晨就开始出现头昏乏力等不适,下午就开始发烧了。
此时妻子只有发热、乏力的症状,我们都是学医的,职业敏感性告诉我必须赶紧检查,做了CT抽了血,结果显示肺部磨玻璃影改变,由于当时没有明确的确诊方案,我们只是自己怀疑,只能拿了药回家隔离治疗,连续四天反复发烧,食欲很差。我只能每天给病人做完手术后,抽空照顾住院的母亲,然后回家给妻子做饭。医院发热的病人量逐渐增加,情况越来越糟,妻子病情丝毫未见好转,1月16医院神经外科的帮助下,妻子住进了呼吸科。医院,但是担忧并没有减少,妻子体力越来越差,进食量很少,看着她日渐消瘦的身影,我寝食难安,另一边母亲由于水肿高峰期,不能吃东西,整天的昏睡,医院来回奔波,白天为妻子做饭送吃的,晚上还要留守照顾母亲!
1月19号终于可以做核酸检测,妻子不出意料的检测为阳性,转入感染科进行隔离治疗,终于确诊了也明确了治疗方向。22日,妻子血氧饱和度一度掉到85%,听到消息感觉自己除了给她加油打气什么都做不了,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做了数不清的开颅手术,救了数不清的病人,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的无力感,只有不停的鼓励她多吃多休息,我和儿子都在为她打气,鼓励她一定要战胜病毒。
有一天我和妻子视频,她问我会不会死?会不会出不去了?还跟我说她不想死,不然再也见不到儿子了,她非常舍不得。我只能不停的安慰她一定不会有事的,还开玩笑的说,你要能渡过这一关我就包一辈子的家务活。妻子是那么温柔善良,护理了那么多病人,我坚信上天一定会眷顾她的。
妻子的病情终于出现了好转,复查CT肺部感染病灶逐渐吸收,同时母亲的水肿期过了,也慢慢能下床活动了。母亲醒来得知妻子的情况后第一件事就是跟妻子视频,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住院,都是经历了一次生命的考验,彼此互相打气,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家庭最难的日子终于熬过来了!幸好有哥哥嫂子的帮忙和照顾,幸好母亲挺过来了,幸好妻子坚强地战胜了病毒,幸好一家人都好好的,幸好……
年前安排母亲出院回家慢慢康复,妻子继续隔离治疗,庆幸的是每天传来的都是好消息,病情逐步在好转。自医院成为医院后,医院就诊,医院进修的我想既然上天给了我那么多幸运,我也应该把这样的好运传递给更多的人,于是我决定支援一线。除夕年饭都医院,和我的战友们并肩作战。每次上完夜班趁着下夜班休息,就会给老婆送点干粮和水果,并给她鼓励打气,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尽管很疲惫,但是看着病友们无助的眼神,我激励自己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穿梭在病房里,给一个个发热胸闷气促的患者查体,每当他们恐惧焦虑时我就告诉他们:不要害怕,我妻子也感染了这个病毒,比你症状还重呢,但是她现在恢复得很好,所以一定要配合医护人员,好好治疗,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病魔!也许我的话并不能与病毒抗衡,但至少让他们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感受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疫情并没有结束,医院第一件事就是换上战衣,然后在彼此的防护服背后写上名字,很多外地来支援的逆行者也逐渐适应隔离区的一切工作,大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目标只有一个:誓死捍卫武汉这座可爱的城市!
武汉必胜!
湖北必胜!
中国必胜!
医院发热七病区主治医师周晓飞
今日头条:医院感染科的二十多天,与死神赛跑的日子__一切都会过去的
我们一起努力
__监制:邱琼
编辑制作:张赫琳姚祖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