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老师,我是绝对不会给你做手

1

我是在年的9月,开学季,成为卢特的英语老师的。那一年,我21岁,在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做英语老师第二年;卢特11岁,上初一。

就在这之前的两年,年,19岁的我专科毕业,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的一所私立学校做了一年的中学英语教师;

《被辞职,收拾行李走出校门的那天,北京申奥成功了》

一年之后我回到家乡泰安,机缘巧合,成了北实小(当地人都这么称呼我们这所学校)的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学校给了我这个新来的年轻教师两个初二的班级,学生都很喜欢我,学英语的兴趣也很高,但是每次大考的成绩,却不怎么好。

双鱼座强大的直觉让我跟学校提出申请,不再继续往初三带这两个班级。

就这样,年9月的开学季,我成了那一年初一的两个班的英语老师,一个是二班,一个是三班,卢特在三班。

2

我时常怀念那个时候的作为老师的自己,或者确切点说,从年到年,在中学做英语老师的那段教学时光。

那时候,我就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涩的英语教师。

那个时候我只有一个专科的学历,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没有良师的指点,没有也不懂“翻转课堂”之类流行当下的教学模式,学校唯一的一个“多媒体”教室,平时都是尘封在那里,无非是在教学检查时派上用场。

对比十几年后,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我去国内外高校讲座时,海报上,关于我那些高大上的介绍,那个时候的我,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菜鸟”。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神奇。

那个时候的我,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或者说,好多年后回头看,自己才意识到,已经碰触了一名“教师”的至高境界,终极奥妙。

对学生朴素的却又是发自心底的爱和关怀。

那种一看到他们就眼里放光的喜欢。

3

有一次,应该是新年快到、期末考试快要开始了。

我想给两个班里的孩子一些新年的祝福和面对考试的鼓励。

学校门口有一家小礼品店,我去那里买了两沓礼品卡,不是多么贵重的,就类似现在的创意书签,但是很精致很卡通很漂亮的那种。

那上面是空白的,大概能写几十个字。

我又专门买了一只黑色的细细的签字笔,然后,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办公室里,开始给两个班的学生,一个一个地写下自己的祝福,自己的鼓励。

每一个学生,写什么,以什么风格写,都得琢磨一会儿再下笔。

要写出自己心中的那个Ta,要有创意,要真诚,要有期许,要以他们能懂的方式。

那个时候我大概没想到,就这样一张小小的卡片,短短几行字,会在一群少年的心中,引起如此巨大的波澜。

“啊!原来这是Liusir眼中的我啊!”

4

卢特的班里有个安静的但是极其优秀的学生,美男子,叫王一。

但是他们班,有一个无敌的学霸,叫张绅。

还有一个英语学得超好的学生,叫郑浩。

如果我没记错,我给王一的那张卡片上,应该写的是大概这样一段话:

“拳打张绅,脚踢郑浩,王者归来,一往无前”

这段话实在是太霸气了,一到王一手里,就在班里几个学霸之间传来传去,所以被我记住了。

给卢特的那张,后面是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是我非常肯定,开头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

“卢特卢特,你真奇特…..”

5

其实那个时候的卢特,还真没有多么与众不同。

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时的瘦小,经常被班里的几个老大呼来喝去,俨然像个跟班的小弟。

但是卢特却并不气恼,那几位老大也并不真的是颐指气使。

班上,他们是同学;私下里,他们情同兄弟。

但是为什么我会以“奇特”开头,除了押韵之外,是真的,在“瘦小”之外,有让我感动、让我至今难忘的地方。

他很瘦,个子很小,但是却有一种倔强洋在脸上,凛然不可欺;

他是班里学生中最喜欢我、对我感情最深的,甚至没有之一;

他骨子里流淌的善良,那时候已经洋溢在脸上;

他自带一种喜感,在他身边,莫名会感到一种轻松和快乐;

他的英语成绩算不上顶尖的,但也绝对不会差到哪里;

…..

这大概就是“你真奇特”的所在吧。

6

18年后的今天,我真的好希望能穿越回去,看看那年,我给学生的那些卡片,卡片上的那些字。

看看那一天,学生拿到卡片,如同炸了一般的场景。

看看那一张张稚嫩却美丽的面孔,一边读着自己的卡片,一边好奇地问身边的同学,你的卡片上老师给你写着什么的那一刻。

我一定会热泪盈眶的。

为那时的自己,为再也回不去的时光,为再也达不到的那种至真至纯至爱。

7

年,父亲意外去世,让我下定决心辞职考研,完成自己的梦想,也弥补对父亲的那份悔恨和遗憾。

《赋得永久的悔》

那一年,我离开了泰安,离开了北实小,也离开了三年里,自己教过的四个班级的学生。

但是我和他们的故事,却并没有到此为止。

我们的缘分,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继续,都被我记在了这篇文章里。

《十六年前,我大概不会想到。。。》

而在这篇文章里,“出镜”最多的,当属卢特同学。

8

转眼八年过去,年,北京,我和皮妈结婚了。

同样是我的学生,和卢特当年一个班的王靖雯,当时在传媒大学读影视编导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天,她给我发来了这样一段视频。

呃,别怕黑,点开看。

温暖和感动自然是不必多说了,看完视频,尤其是看到“卢大夫”那段,我有点哭笑不得。

卢特那会儿在泰山医学院读本科,看得出来,为了录这段视频,他特意穿上了白大褂,彰显着“医生本色”和“医生特色”。

感动是真感动,那种看一遍就忍不住想哭的感动。

问题是,你立志“为师娘接生”,这是什么鬼?

9

年,北京,医院。

两年过去,我没有见证卢特为皮妈接生的那一刻,皮妈却见证了卢特为自己的老师疗伤的那一刻。

这段经历,这个故事,这个缘分,这一刻,都被我记录了在了这篇文章里。

《没有痛苦,只有感恩》

这篇文章很长,分作八章,其中一章,就叫《卢特》。

我得的是脑瘤,属于神经外科的范畴,而卢特学习和实习的,正是在神经外科。

命运就是如此之神奇。

那天打车回家的路上,皮妈对我说:“我知道他们(学生)跟你的感情很深,但是却没想到这么深。”

10

年7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

讲座最后,跟现场的老师“道别”的那段,我努力地想抑制住内心那翻滚的波澜,然而终究还是没有抑制住。

就在来上海做讲座的前两天,北京,医院。

一年一次的复查,本以为这次也就是一次“例行”而已,然而,拿到手的脑核磁检查单上,“疑似肿瘤复发”几个字,让自己“如万丈高楼一脚踏空”。

“就在昨天,确认是脑瘤复发了,希望自己能度过这关,”讲座最后,我对现场的一百多位即将赴海外的老师说,也像是对自己说到:“人生无常,祝愿也希望大家都能在即将到来的新天地里,活出一番新气象,活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不给自己留遗憾。”

11

“不靠谱!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处理掉!”

来上海前,医院,五年前为我做手术的张主任,看过我的片子,眉头紧锁,又慎重地在电脑上重新翻出我当年的病理报告,最后像下了一个决心似的,对我说:“再做个手术,把它切掉吧!”

那天皮皮在我身边,张主任一直夸皮皮长得帅气,等我跟皮皮下了楼,我随手给卢特发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nmlzl/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