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于脑组织,脑膜,脑神经,垂体,血管及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是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
病因及病理:颅内肿瘤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潜在危险因子包括遗传综合病症或特定基因多态性,电磁辐射,神经系统致癌物,过敏性疾病和病毒感染。脑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病期及生长部位有密切关系,良性肿瘤单纯外科治疗有可能治愈,交界性肿瘤单纯外科治疗后易复发,恶性肿瘤一旦确诊,需要外科治疗辅助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分类
1.原发性肿瘤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又称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40%-50%。脑膜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4.4%-19%是成年常见的发生率仅此于胶质瘤的颅内肿瘤。蝶鞍区肿瘤:垂体腺瘤:来源于腺垂体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好发于青壮年。
颅咽管瘤位于蝶鞍隔上,约占颅内肿瘤的2.5%-4%。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在5-10岁。
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8%-10%。
2.转移性肿瘤:多来自肺,乳腺,甲状腺,消化道,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可单发或者多发,男性多于女性,表现取决于病变部位及肿瘤的组织生物特性,主要以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定位症状为共同点。
1、颅内压增高,约90%以上的病人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2、定位症状体征:颅内肿瘤直接刺激压迫和破坏邻近的脑组织及脑神经,出现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头CT或MRI扫描是诊断颅内肿瘤的首选方法。PET-CT可早期发现肿瘤,判断脑肿瘤恶性程度。血清内分泌激素检测。
治疗
1.非手术治疗1降低颅内压。2放射治疗3化学治疗4其他治疗
2.手术治疗是直接有效的方法。
术前护理
1、常规护理,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压,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避免用力排便。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有无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变化,有无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注意有无脑疝的前驱症状和癫痫发作。
3、安全护理,肢体无力或偏瘫者防止跌倒或坠床。
术后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术后加强口腔护理。
2、体位幕上开颅术后病人应卧向健侧,幕下开颅术后早期宜取去枕侧卧或侧俯卧位,避免切口受压。体积较大的肿瘤切除后,因颅腔留有较大空隙,24-48小时内手术区应保持高位,以免突然翻动时脑和脑干移位,搬动病人或翻身时应有人扶持头颈部成一直线,防止头颈部过度扭曲或震动。
3、饮食,术后第二日酌情给予流食,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饮水呛咳者,严禁经口进食,采用鼻饲供给营养。待功能恢复后逐渐练习进食。
术后的并发症
1、颅内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24-48小时内
2、颅内压增高,主要原因是周围脑组织损伤,肿瘤切除后局部血流改变,术中牵拉所致脑水肿
3、颅内积液或假性囊肿,颅内肿瘤术后,在残留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以引流手术残腔内的血液和气体,使残腔逐步闭合,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肿。
4、脑脊液漏,注意伤口,鼻,耳等有无脑脊液漏。禁止堵塞鼻腔,禁止冲洗,避免剧烈咳嗽,禁止从鼻腔吸痰或插管。
5、尿崩症,主要发生于鞍上手术后,如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等手术涉及下丘脑影响血管升压素分泌所致。
6、其他并发症,如癫痫,术后感染。
1.健康教育
1、疾病预防1休息与活动,坚持锻炼,如散步打太极,劳逸结合。
2、心里指导,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自理个人生活。
3、合理饮食,多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少时动物脂肪,腌制品,限制烟酒,浓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康复训练,术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可减轻病人功能障碍的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后,在专科医师,康复师的指导下病人逐渐进行防止关节挛缩的训练,足下垂的预防,吞咽功能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等。
3.疾病知识1用药指导,遵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突然停药,改药及增减药量,尤其抗癫痫,抗感染,脱水剂,激素治疗,以免加重病情。2及时就诊,原有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抽搐,不明原因持续高热,肢体乏力,麻木,视力下降等加重时及时就诊。3按时复诊,术后3-6个月后门诊复查CT或MRI。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