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王鹏医师根据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舒宽勇关于“更年期”相关问题采访内容整理而成,现授权第一妇产发布。
作者:舒宽勇王鹏
单位: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注:年WHO提出废除“更年期”这一术语,推荐采用“围绝经期”一词,将其定义为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是女性一生中重要的生理时期。我国围绝经期妇女数量居世界首位,超过2亿。
提高围绝经期保健意识刻不容缓
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愈来愈多女性进入围绝经期,由此带来围绝经期综合征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情绪障碍及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发(患)病率增加。目前,我国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率严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不足2%,其他的治疗包括心理关爱、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提升等保健工作也不容乐观。因此,围绝经期保健工作形势相当严峻。
目前国内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妇女本身都对围绝经期相关知识认识严重不足。主要存在三个原因:一是医务人员不重视围绝经期的保健工作甚至不了解什么是围绝经期(即什么是更年期)。二是患者认为围绝经期为正常的生理过程,没有必要治疗,甚至有些患者“耻”于说自己得了“更年期”。三是恐惧药物的副作用。由于这三种原因导致我们国家围绝经期症状(‘更年期’症状)的治疗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治疗率严重低于欧美国家,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女性面临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更年期’症状的加重,甚至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广大女性的日常工作生活,再加上我们女性有将近1/3的岁月都是在绝经期渡过,因此,提高我们国家围绝经期症状的治疗率刻不容缓,而其中提高医患的围绝经期保健意识则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更年不是病,更年要防病
著名妇产科学家林巧稚曾经说过,“妊娠不是病,妊娠要防病”。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更年期,即“更年不是病,更年要防病。”虽说“更年期”不是病,是女性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但“更年期”所带来的各种症状会给我们广大女性日常工作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困扰,甚至导致夫妻关系以及家庭生活不和谐以致破裂等,而且,如果不及时予以诊治,还会为以后可能出现的远期并发症,诸如骨质疏松、老年痴呆、心血管等疾病埋下祸根。所以,“更年期”女性一定要加强对“更年期”的认识,及时防病治病。
怎样正确认识女性“更年期”
认识一:“更年期”的通俗含义
“更年期”早在年,WHO就已经废除“更年期”,但在老百姓的心中已经深深的扎下了根,因此,严格来讲“更年期”并不是一个医学术语,只是老百姓对围绝经期症状的一种通俗说法。“更”指更换,意指过渡的意思,“年”指时间。对应女性来说,“更年期”指的是由中年向老年过渡的一段时间,然而,这段时间的开始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起点。
认识二:“更年期”的一般定义
“更年期”—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绝经前最早40岁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症状的变化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妇女生理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卵泡逐渐减少、卵巢功能逐渐衰竭直至停止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性激素合成减少,负反馈促使促性腺激素增加,生殖器官、心血管系统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在我们国家,女性的绝经过渡期平均为3-4年,但个体差异特别大,并且每个人产生“更年期”的症状和程度也不尽相同,这或许与遗传背景、教育背景、经济程度、职业等有关。
认识三:“更年期”的症状
1.月经异常:“正常情况下,10个月内连续两次出现月经周期变化超过7天以上就意味着可能要进入围绝经期了,即平时月经规律,周期一般为28天,如10个月内连续两次出现月经周期长于35天或短于21天的就要引起注意了。”舒宽勇教授说,“并且如果最后一次月经来了以后1年还没有来下次月经,则意味着要进入绝经期了,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8-50岁。”
2.“更年期”其他症状
①血管舒缩症状:潮热、盗汗等,这类症状的出现是绝经过渡期的重要标志。
②神经精神症状:脾气暴躁、抑郁、睡眠障碍、认知与阿尔茨海默病等
③躯体症状: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
疼痛:腰背痛、骨关节痛、肌肉痛、排尿痛、外阴阴道痛。
转换性症状:吞咽困难、失明、失音、失聪。
假性神经系统症状:癫痫样发作或抽搐、肌肉麻木、皮肤感觉异常、头晕、头痛。
呼吸循环系统:胸闷、气短、心悸。
④骨关节疾病及骨质疏松(属于后期发生)
⑤心血管系统及心血管疾病:血压波动、心悸、心律不齐、假性心绞痛,心电图可以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随着绝经年限的增长,血压日益升高,冠心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⑥泌尿生殖道症状:
性功能:性欲、性交频率下降,性交痛增加、性高潮减少等。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泌尿道炎症、萎缩性阴道炎等。
尿失禁:不由意志控制的漏尿。
⑦其他:皮肤皱纹、皮肤瘙痒、毛发脱落、乳房下垂、体型改变等。
认识四:“更年期”的治疗
如果“更年期”的症状比较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广大女性的日常工作生活,我们建议及时就诊,而导致这些症状的罪魁祸首就是雌激素水平的低落或波动,因此,我们治疗的最好办法就是补充激素,这也是国际绝经学会所提倡的治疗方法-绝经激素治疗(MHT)。
同时,越早使用,效果越好,且补充激素必须是在专科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用药剂量应该从最低有效剂量逐渐调整,治疗的目的必须明确,没有理由强制性限制MHT的持续时间,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按要求复诊。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补充激素,有些人就不适合。例如:已知或可疑妊娠;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已知或可疑患有乳腺癌;已知或可疑患有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近6个月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血卟啉症、耳硬化症;已知患有脑膜瘤(禁用孕激素)等。
还有些人是慎用,例如:子宫肌瘤、内异症、子宫内膜增生史、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及严重的高血压、有血栓形成倾向、胆囊疾病、癫痫、偏头痛、哮喘、高催乳素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家族史等。
认识五:临床上的特殊案例
在我院开设更年期门诊以来,遇到过很多错当其它疾病治疗、家人不理解而导致众多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一度产生自杀念头的患者,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没有准确就诊的特殊病例。
(一)错当“精神病患者”
更年期门诊经常出现这样一些患者,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病的时候带了好多药盒子以及病历,一看才知道他们在吃治疗精神病的药,虽然大部分人都反映这些药可以缓解相关症状,但不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并且,由于多疑、脾气暴躁等因素而被自己的爱人当成“精神病患者”,然而,由于对“更年期”认识不足,医院的精神科、内分泌科等处看病,但效果不佳,后在偶然的因素下认识到了“更年期”,才知道专门有针对“更年期”的门诊。
(二)错当咽喉部病变
有位患者我印象非常深刻,病人主诉咽喉部异物感数月,医院医院做过喉镜、支气管镜、胃镜、痰检等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也看过中医,症状未见好转,后就诊一位自己也在进行激素治疗的女医生,经过她的转诊,困扰她数月之久的咽喉部异物感消失了。
(三)错当心血管疾病
这类患者主诉差不多都是:心慌、心悸、心前区不适等。这些病人一般都是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医生首先予以心血管方面检查,例如:心脏彩超、24小时心电图、甚至冠脉造影等,除下个别患者心电图提示房性期前收缩,其他都没什么问题,开的药也只能缓解一时症状,经更年期门诊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缓解。
(四)错当神经内科疾病
当出现头痛、头晕、睡眠困难等症状时会选择到神经内科等科室就诊,但大部分人就跟上面患者一样,什么检查单都正常,按神经官能症治疗效果不佳。
(五)“无法解释”的高血脂、高胆固醇
在临床上碰到没有办法解释的病情是很正常的,但有些无法解释的病情却是因为我们的认识不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升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体检的人越来越多,这类患者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诉:体重增加xxKg,发现高血脂高胆固醇xx天,但饮食习惯一如既往,无法解释原因。
(六)令人糟心的关节肌肉酸痛
有这类症状的患者在刚刚出现关节肌肉酸痛等不适时,往往不予以重视,因症状加重往返于风湿免疫科及疼痛康复科这两个科室,虽然症状有时能够达到缓解,但一般只是暂时的。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从这些例子当中,我们不光发现某些女性对“更年期”缺乏认知,我们还发现许多医护人员同样认知不足,术业有专攻固然很好,但当就诊的是我们广大女性时,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去了解女性特有的生理期所带来的不适症状,以免耽误患者的治疗,甚至误诊。
舒宽勇
主任医师,教授,妇科肿瘤专业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理事、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江西省抗癌协会理事,江西省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副理事长。现任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从事妇科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33年,在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诊断、手术、放疗、化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致力于女性更年期管理的研究,对激素替代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声明:文章系本平台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当然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供稿请发送邮箱:diyi_fuchanibabygroup.cn作者
舒宽勇整理
王鹏
「推荐阅读」
临床秘笈
卵巢功能对女性生殖能力的影响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什么不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