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广泛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
此次恶性持械斗殴事件由医患纠纷引起
造成15人受伤,3辆面包车受损
据了解
患者樊润印家属集结近人
堵在医院
在医院烧纸、打鞭炮等
并封堵附近的象山北路
患者家属乘坐4辆面包车
医院,寻找院领导要求解决问题
随后
患者家属集结的人员
与院方50多名手腕上扎了红布
手持木棍的人员发生冲突
导致院方2人
患者家属13人不同程度受伤
事发后
南昌市卫生局局长魏国华
介绍了患者樊润印救治情况
魏国华介绍说
南昌县泾口乡辕门村居民樊润印
于8月8日因大量饮酒后出现
神志不清、呕血,到医院就诊
经过抢救治疗
一天后病人清醒,仍感头痛
但在上消化道出血病症控制后
于11日自动出院
患者出院后仍感头痛
13日再次到医院就诊
门诊初步诊断为:
疑似脑出血,当即收住神经内科诊疗
医院对患者进行CT检查
结果显示为左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即请神经外科会诊
会诊后,认为该患者目前无手术指征
并按脑出血诊疗规范进行治疗
19日7时25分左右
家属发现患者意识不清
医生检查发现
患者神志模糊,意识丧失
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
考虑患者为颅内再次出血倂脑疝形成
立即给予抢救,经抢救无效
患者死亡
人死不能复生
家属的悲愤交加演变成恼羞成怒
最后晋升成为打架斗殴事件
“病好了,万事大吉;
病没好,立刻翻脸。”
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信任
成为医患关系的一大特点
信任缺失
是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显著特征
医患暴力冲突愈演愈烈
最根本原因是缺乏信任
年8月
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
发表文章《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
文章称:
“中国医生经常成为
令人惊悚的暴力的受害者
医院已经成为战场
因此在中国当医生
便是从事一种危险的职业”
那么,到底是什么
让我们失去了对医生的信任?
#01#
“医患之间沟通不畅”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仲认为:
医学技术是有限的
而患者的期望是无限的
我们不能只强调医学的先进性
而忽视了医学的局限性
如果患者对医学的期望值太高
一旦出现意外
很容易导致医患冲突
现在,不少患者认为医生无所不能
希望医生彻底解决病痛
其实医生没有这个能力
医生能做的通常有三件事:
·减轻痛苦
·适当延长生命
·提高生活质量
这时候就需要医生
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有良好的沟通
如果医患之间沟通不畅
患者对于医疗领域充满误解
医生对患者缺乏耐心和责任感
这就成为了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外一致承认的疾病确诊率
仅为70%
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
只在70%~80%
因此
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
疾病的治疗过程始终存在着
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
医疗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
患者对于医疗知识的欠缺
对自己病症的不完全理解
甚至将不是医疗事故的事件
定为医疗事故
将医疗事医院一方
是暴力解决医疗纠纷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作为医生
是有责任对患者进行透明和耐心的讲解的
医生如果乱保证、打包票
对患者不负责
就会导致患者对于医疗事故发生后
难于解决
#02#
“新闻媒体不当渲染”
媒体是群众了解世界的窗口
豆瓣9.3高分的电视剧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
实习新闻编辑的初心是
想让大家看到世界的全貌
而身经百战的上司却挑衅的问她
敢不敢踏进现实世界?
这部良心电视剧真心揭示了当下社会
新闻理想与新闻现实的差距
新闻不等于客观真实
收视率让新闻越来越夸张变质
一部分自媒体如同劣币
驱逐着本该真实的新闻
如果回顾这些医闹事件
客观的看不同新闻媒体的报道
某些新闻媒体为了增加收视率
在报道时容易采取
“只管放大影响,不顾怎样收场”的方式
对医疗事件的严重性存在不切实际的渲染
给群众就医留下了心理疑虑
媒体的报道不仅没有起到安抚群众
稳定社会的作用
反而加深了医患之间的误解
现今的医患关系已经较为紧张
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
更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
客观准确地报道
#03#
”医患关系法律确定性不准“
为什么中国医疗事故起诉案例这么多?
因为在中国
医疗侵权是当作一般的民事侵权来处理的
也就是说出了事情
就按这条一般“损害责任”概念
而不是只有在构成事故的前提下
才予赔偿的原则
这就大大降低了赔偿门坎
扩大了医患冲突的范围
反观世界强国的医疗赔偿法律规定
都必须是要以构成事故为前提的
在美国
法学界对医疗行为的特殊性有清醒的认识
他们充分注意到医学的
局限性和个体差异性
医疗合同不以结果为目的等特征
举一个美国的例子
医院曾发生一起医疗纠纷:
一个新生儿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输氧
护士遵医嘱将氧气给输上了
不久孩子死亡
这时发现
护士虽然将氧气管给插上了
但并未将氧气通道打开得知这个信息后
孩子的父母很气愤
将医院和护士告上法庭
但经医学鉴定
护士虽未将氧气通道打开
有医疗行为上的过错
但孩子的死因是先天性心脏病
而非未输氧造成
结论为不属医疗事故,患者息诉。
试想一下这件惨剧要发生在中国
患者家属根本就不会理性接受
这种鉴定结论
同时,中国医院败诉在医疗事故的防范与处理上
美国是注重于从源头和制度上加以防范
而中国则只注重事件后对人的处罚上
似乎只要
抓了人、判了刑,“平民愤”了
政府就尽到责任了
缺少了信任,又没有法律的保障
那么未来的中国
还有多少人心甘情愿成为一个医生?
医生和患者本来便是对立统一关系
从供求关系来看
二者是对立的
从共同战胜疾病的立场上
二者又是统一的
我们不排除存在贪图利益的无良医生
但是决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
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优秀无私的好医生
不让医生流汗再流血
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
医院场所的暴力行为
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印象深刻的评论“当医生受到暴力侵犯时
整个社会应该和医生站在一起
我不是在偏袒医生
而是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们离不开医生,更离不开好医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很多人知道这半句
其实后面还有半句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如果在不远的将来
病患多理解包容一点
医生多尽心尽责一点
媒体多客观公正一点
司法多公平完善一点
把那句”救不活我就杀了你“
换成
”医生我相信你,请你一定尽力!"
这个世道一定比现在温暖很多
编辑:瑶妹儿
参照:知乎、中国新闻网、新浪新闻、新晚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