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领导力
——以甘肃卫计委中医药发展为例
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给甘肃中医和中医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机遇、带来了发展,当然也带来不少麻烦。所以,作为甘肃中医人的一员我恨互联网是因为他给甘肃中医和我本人曾带来铺天盖地的恶语相加,我也爱互联网是因为他也给甘肃中医带来全国中医人的支持理解和实实在在地帮助,我更离不开互联网是因为他是甘肃卫生、甘肃中医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可以说,没有甘肃中医与互联网的跨界横搭,人们就不知道有个甘肃中医,也就没有甘肃中医今天的发展,因为好多人都不知道有个甘肃。这是我《微博问政》一书的序言,就当做今天发言的帽子吧。下面我给大家汇报几个甘肃中医与网络跨界横搭的案例。
案例1、医改思路-----减少病人。甘肃医改除了认真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要求和推广三明的经验以外,主要突出减少病人的目标,把医改拓展到健康促进模式的改革,变改看病为改健康。去年有个记者问我,医院改革啥时候能把看病难、看病贵解决了。我说如果不减少病人,医院很难把看病难解决了,病人越来越多,有多少医生能够呢?医疗和病人也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一个关系,之所以医疗行业不适合市场经济,换句话说,医疗是个市场失灵的行业,医疗不能当产业来做,但是健康可以做产业,比如说体育就可以做产业,养生、药膳也可以做产业,如果不想办法减少病人,医院,解决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怎么才能减少病人呢?我们采取了五条措施:
一是大病调查和干预。从年开始,每年通过微博网络投票选择群众患病人数多、看病负担重的五种疾病,对患病原因和干预方法组织专家调查一年,第二年在全社会发动老百姓用中医等方法干预这五种病。比如第一年干预了五种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白血病,这五种病甘肃有多万人次患病,这多万人患病人群解决了,“看病难”就解决了。比如说白血病。我们把减少装修或装修用料姜石粉吸附毒素预防白血病写到农村“健康文化墙”上,与教育厅联合下发通知,减少学校装修、不买有污染的教具,学校装修报同级卫生部门备案,监测合格后方可入住上课。再过两年甘肃白血病就少了,因为一个白血病每年要花费20多万,所以白血病少了,甘肃“看病难、看病贵”也缓解了一些。所以,每年调查五种,现在已经调查了三年,这是一个减少病人的办法。
二是疾病的排序。甘肃在全国有特色就是搞了一个疾病谱排序软件,每个月有多少人统计出来进行排队,全省把疾病谱每个月都排出来与以往同期比较。疾病谱排序在甘肃作用非常大,减少很多病人。例如,酒泉市的一个乡的例子。
第三是推广“村级三件事”。第一件事,我们用“一病一墙”的方式,比如糖尿病一面墙,我们发动农民种苦荞麦,多数糖尿病人吃了血糖就好了,用食疗的方法解决慢性病。还有高血压“一面墙”、高血脂“一面墙”,所以我们的“一病一墙”文化墙,人民日报发了一个评论“健康文化墙,犹如医生在身旁”,好多农民在墙上照相、搞食疗,提高农民的健康素养。第二件事,每个月天一下雨农民没事干了,村医把农民召集起来,互相交流一些保健经验,交流一些土方子,村医讲一些慢性病的管理方法,在各个村都开展起来了,有好几年了。第三件事,我们通过超标,花了25元钱,给农民每户发了一个“保健箱”,“保健箱”里有一个盐袋子、有一个刮痧板、拔火罐器、体温表,给多万农户一户发了一个,挨家挨户培训,现在基本培训完了。就一个盐袋子,农民把盐炒热里面加一些茴香、花椒叶治13种病,比如颈椎病、甲状腺结节、咳嗽、咽炎、腰椎间盘脱出、肩周炎、关节炎、胃疼等等,特别是治老年的前列腺肥大效果明显,农民把一些适宜技术就掌握了。对于一些小病我们提出“保健在家庭,小病在乡村,大病不出县”。甘肃农民健康素养提高了,这是减少病人的重要方法。
四是健康教育进家庭。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每年搞四十多场健康教育讲座,培训医生,医生看完病给病人搞健康咨询。我们从外省购买中医养生节目期在市县电视台免费播放,提高农民的健康素养,健康教育应该是医疗卫生最高境界。
五是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动员有关部门定期公示空气、水、土壤、食品、建筑装修材料质量抽查情况并加以治理改善健康环境,减少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
案例2、医改方法-------“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特色的医改道路。”举一个例子,比如年,我刚到卫生厅上班,经常有患者因医疗事故上访睡在我办公室沙发上,我们采取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医疗事故月分析会,乡以上卫生院每月都去召开一次一次医疗事故分析会,把医疗事故的案例拿出来分析医生技术上出了什么问题,管理人员制度上有什么缺陷,把医疗事故减少了40%。年我们又采取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卫生厅成立了患者权益维护处,市县成立了患者权益维护科、维护股,医院成立了患者权益维护站,患者有个告状的地方,我们设计了一个“四联单”,患者只要一告状,维权处就组织专家去评估,医院有问题就给你“四联单”通知,医院、一联给卫生厅、一联给患者维权处,一联给卫生监督所。卫医院,医院不整改就给你记录不良业绩,医院、哪个医生存在不良业绩,甘肃卫生监督所的网站上都可以直接看见,这个管理措施的效果非常好。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医生开单回扣的问题,我们采取两个方法:一是从纪委借来一个警示教育片,医院必须每个月看警示教育片,时刻警醒着医生,慢慢他作风就好多了,谁拒绝看病就给你记不良业绩。二是我们设计了一个“防统方”软件,杜绝医生拿回扣。有一个医生统计处方,哪个医生什么药开了多少,拿企业回扣,把这个环节从源头上切断了,医生就拿不了回扣。我们设计完,在省二院试验的时候,一下子就发现了四个医生统一处方,后来他们也承认了。也可以倒着查,哪个医生拿了多少回扣,哪个药开了多少,最后这四个医生都给了个处分,最终解决了开单回扣的问题。现在大概还有几个环节没有解决,比如心脏支架不用统计,肾脏的导管、检验试剂、骨科耗材,这四个方面我们正在想办法,但是大部分的医生拿回扣的环节切断了,用这个最简单的方法。
第二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舟曲泥石流期间环境温度特别高,每天泥里冒出的气臭的不行,我就带领大夫干一件事,拿铁锨把冒气的地方压住撒了漂白粉。几天后人们就开始烂皮肤,解放军烂裆,新华社报了内参,不少领导批示。有甘肃的一个中医发了个方子,是黄柏、苍术熬成水外涂后再撒滑石粉,我说这个便宜,就用12口大铁锅,熬黄柏、苍术水发放。实际药是一毛钱,纸杯子一毛钱,第四天这个就问题就解决了,每人0.8元。采用招标加谈判的模式,各用20万元设计费和每年50万元维护费完成软件,节约农合和健康档案软件费多万元,同样医院需要万元才能解决的一卡通改造软件费,节约上亿元。
第三个医改方法是走中医特色的医改道路。中医省去了大量的不必要的检查费,如感冒,3服中药就解决了,省去了不少检查化验费(甲流检查确诊病毒0元,中医治疗不到元)。甘肃出台了几十条政策,全国医改五项任务,甘肃六项,加了一个中医。另外,给六个方法里头每个环节里都有中医,中西医一块儿搞。再比如甘肃省厅机关每个处四项任务,西医、中医、预防和计划生育,我说你不是西医卫生厅,中医西医要一块儿抓,每个处都在抓中医,甘肃中医特色医改就抓出来了。城乡居民吃中药都百分之百报销,引导他们吃中药。比如看中医是6块钱,看西医是六块钱,村医看西医5元钱,包括耗材,实际不赚钱,如果开一张中药方子赚6元钱,农民吃中药6块钱百分之百报销,就是引导农民吃中药。医院有个等级验收标准,中医西医一块儿加了,医院中医都发展得非常好,医院医院的牌子,医院的待遇,医院的1.5倍,另外中医的挂号费也贵,我们省级名中医治疗费是32块钱,西医主任医是8块钱,中医没有检查,西医的检查费高,加起来就比中医还是贵。另外,我们省委组织部牵头,搞中医师带徒,全省选了1个中医师傅,带个徒弟,前三年已经把人培养出来了,其中我们考核的时候,有30几个人考核不合格开除了,开除完了还有多个。去年,省组织部牵头,财政厅、人社厅、卫生厅,第二轮的“中医师带徒”,甘肃的中医原来是人,现在有中医4万多人,国家卫计委抽查、国家中医局暗访结果,甘肃基层中医能力全国第一,中医事业起来了,产业也起来了。
案例3、医改关键措施------医院。年我去临夏回族自治州调研医改,我问农民医改效果怎么样,回答是不怎么样,国家增加的农合费都让乡卫生院涨价吸走了。对医院监管不严,国家增加医院涨价吸走,农民对医改没有感觉。卫生部一位领导讲,一个中国留学生去美国进修期间跟一位美国医生查房,当遇到一位非洲患者发烧时这位美国医生嘱咐:“给他把抗菌素量用到美国人的两倍。”中国留学生不解地问:“为什么?”,回答是:“非洲人滥用抗菌素造成耐药性。如果遇到中国人发烧就得把抗菌素加到美国人的3—4倍,因为中国滥用抗菌素是全世界最厉害的。如果不加以纠正,中国人得病后将由于广泛耐药而无药可用啊!”。医院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包括过度手术)、过度用药(包括过度使用抗菌素)非常严重。特别是对孩子的过度输液、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卫生厅把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作为门诊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降低门诊输液人次比例,特别是减少对儿童的不合理输液人次比例。坚持推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制度。“四个排队”就是对“医师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输液人次占门诊、住院人次比例”进行排队、评估和上墙公示;“八个排队”就是对医疗机构中“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单次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进行排队,并在网上公示。同时对排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将统计评估结果作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考核及不良业绩记录和处方权管理(包括处方权监护、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停止)的重要依据。医院把“四个排队”结果上墙公示,卫生行政部门把医疗机构“八个排队”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布。为了医院的监管,卫生厅还制定了《医务人员不良业绩记录制度》、《医务人员不良业绩记录备案制度》《处方权管理制度》,规定对有不良业绩的医务人员要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与职称晋升、评先评优挂钩。医院要对有不良业绩的医务人员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处方权监护、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停止、吊销执业资格的处理。就象这类制度,卫生厅先后出台了22项。但是,有些制度落实得并不理想,为了加大这22项制度的落实力度,卫生厅又出台了《医疗机构不良业绩记录制度》,规定每季度检查一次,医院记录不良业绩,不良业绩达到分的,院长视为不称职,给有干部管理权限的部门通报处理。制度有了,但执行仍不理想,原因是卫生厅的处长与院长朝夕相处、工作关联度强,对医院记录不良业绩下不了手。卫生厅又研究了一个新的办法,医院和记录不良业绩的任务交给卫生监督所,这个所是执法单位,检查非常认真不讲情面,效果特别好,第一次检查就医院记录了24分不良业绩,并报卫生厅在网上进行了通报。医院对卫生厅的决策部署落实得不折不扣。我们下发通知给各级卫生监督所赋予了检查同级医疗机构的职能,使卫生监督所成为同级医院的强力助手。全省5年因为过度医疗等给多医生给与处方权监护、限制、停止或记录不良业绩、罚款、降低职称、纪律处分等处理,使各项医疗费用保持基本稳定。据卫生年鉴统计连续5年除西藏外甘肃平均住院费、门诊费保持在全国最低水平,甘肃人均寿命增长速度列西部12省第四。年国务院医改办公布的数据显示甘肃平均住院费、门诊费低于西藏,为全国最低。受到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办的表扬,新华社写了内参,领导同志作了批示。
年一位患者投诉说,医院手术仅1天时间6元就花完了,调查结果是2个医生把2元手术费记了2次。省卫省计生委研究决定派卫生监督所在全省调查,医院平均每个病例重复计费1元,医院平均每个病例重复计费元,卫生计生委在全省公开了这一事件,处罚、处分多人,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我们建立和落实了食品安全、药品质量、药品配送、医疗广告等四个黑名单制度,计划免疫、食品安全、院内感染等三个责任追究制度,重点工作内、外两个月通报制度,一个重点工作排名制度。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疾病谱排序)、年某奶粉汞超标事件和年的某婴儿食品汞超标事件都是甘肃第一个发现并报告的,为全国避免了成千上万孩子的死伤。2次受到原卫生部和国家卫计委的通报表扬,省政府也通报表扬了卫生厅。中医价格低廉。
案例4、医改长效机制--------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牵头抓的一件事,今年进入省委深改委的工作计划,建立督查室的督查内容,省政府也发了文件,主要还是为了减少病人,突出预防,突出健康教育。
一是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政府规定,各市州政府也发了文件,政府要出台规范性文件,政府要实施大的项目,出台政策,由法治办做审查,不利于健康的大项目不能实施,不利于健康的文件不能发,不利于健康的法律不能立。
二是国土、水利、建设、食药监、环保等等,围绕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建筑材料的污染、食品的污染进行定期监测、定期治理,把老百姓的健康环境做好了,病人少了,看病难就解决了。比如兰州市治理空气污染,原来是全世界十大污染城市,污染解决了以后,上呼吸道疾病减少28%,呼吸道疾病医疗费用减少了40%。再有,甘肃搞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各个县成立常年的体检队伍,有预防人员、医生、村医、疾防所的专干四个人入户,搞慢性病管理预防,然后体检,有健康档案,对得病的人,健康管理员入户的时候,比如体检完有五个高血压,就监测这五个高血压病人,半个月必须去一趟,提醒你少吃盐、少吃点咸菜、多走路出汗,把血压降下来,回头煮点青菜水把血压降下来,如果降不下来,吃点降压药,这样高血压不能变成脑溢血、变成心脏病,大病少了,看病难就解决了。还有一个就是搞支付方式改革,医院实行总额包干。还有对公共卫生均等化的做了一些改革,比如入户的健康管理员发一些补助,把这个做起来,这是健康促进模式改革,效果非常好。
去年渭源县有一组数字给大家念一下。渭源县就诊率8.75%,平均的住院治病费用块钱,下降11%,县级实际住院费用元,下降14%,农合1-2月份节约了万,实际补偿率是64.77%,上升了6.14个百分点,门诊下降了3.57%,效果非常好。这是我们今年医改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把医改变成改健康。
案例5、医改的创新措施-------与新媒体跨界混搭。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发文动员彭小芳、高鑫、张若楠、王红明等几位热心的民间中医和市县卫生计生机构开村医中医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百姓放心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