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肿瘤位于脑干的腹侧,常规的从后方入路无法暴露肿瘤,如果牵拉脑干以暴露肿瘤,往往有生命危险,怎么办?
作者医院神经外科
来源丨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病例简介患者女,60多岁,因为感医院就诊,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是颅颈交界部位的肿瘤。短短二十多天的时间内,症状加重非常明显,不仅疼痛难忍,还感觉胸闷,心慌,患者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患者和医院神经外科,经过增强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是枕骨大孔腹侧的脑膜瘤(如图1、图2、图3所示)。
图1
图2
图3
虽然是良性的脑膜瘤,但是手术风险很大。
?图1可见:肿瘤把脑干推向后方,脑干已扭曲变形。
?图3可见:脑干被压得很薄,而右侧椎动脉被肿瘤包绕。
?由于脑干受压迫,所以患者觉得心慌,胸闷。
那么,问题来了!
由于肿瘤位于脑干的腹侧,也就是前方,常规的从后方入路无法暴露肿瘤,如果牵拉脑干以暴露肿瘤,往往有生命危险,或者昏迷,或者瘫痪。
怎么办?
怎么办?
经过精心设计,李骁雄医生决定:借用远外侧入路,游离右侧椎动脉。这样可以获得右侧最大的暴露空间,在不牵拉脑干的情况下切除前方的肿瘤。
经过了缜密的手术前准备,李骁雄和熊文浩两位专家为患者进行了手术。
枕后马蹄形皮瓣(图4),逐层暴露肌肉,直至暴露右侧椎动脉(图5)。
图4
图5
由于完全游离了右侧椎动脉,在枕骨大孔右侧获得了极大的空间,开颅后肿瘤就暴露在视野中,完全避免了脑干的牵拉(图6)。
图6
先瘤腔内减压,缩小肿瘤体积,然后保护好椎动脉。最后,连同肿瘤包膜一起全部切除(图7)。
图7
手术中没有对脑干造成任何牵拉和损伤。
手术后第一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四肢活动良好(图8)。
图8
手术后一周已经能够下床活动,自己行走(图9)。
图9
手术后复查增强核磁共振,肿瘤完全切除(图10、图11、图12)。
图10
图11
图12
术后病理证实是脑膜瘤(图13、图14),图13是石蜡切片的HE染色,图14是EMA酶标。
图13
图14
枕骨大孔区的脑膜瘤比较少见,约占全部脑膜瘤的0.5%到3%,临床症状包括平衡障碍,颈肩部疼痛,头痛,四肢感觉,运动障碍,严重时出现大小便障碍。
手术成功切除位于脑干腹侧的肿瘤,这是神经外科医生的happymoment;
病理科医生做出了和HE诊断一致的漂亮的酶标,这是病理科医生的happymoment;
医院,回归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这是患者的happymoment。
HAPPYENDING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