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子一心向医无愧初心

武汉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58.html

子承父业,一心向医。用来形容张冬子的职业选择,再合适不过。“父亲是一名乡村赤脚医生,为方圆几十里的乡亲看病,口碑非常好。当名好医生,能治病救人,是父亲的心愿,也是我的追求。”张冬子主任说这就是他从医的初心。

阮班慧/摄

张冬子,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从医20余年,擅长脑血管介入手术。独立完成局麻下全脑血管造影术余例,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机械取栓,支架成形术等。熟练完成神经外科各种显微手术操作,复杂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颅底手术、脊髓手术等。年3月加盟医院神经外科。年1月获第二届西安市“十大杰出好青年”(创新创造好青年)称号。

阮班慧/摄

长了一张娃娃脸的张冬子,一谈起自己心爱的专业和治好的患者,他充满了自豪感,让人深受感染。同时,那种敢拼肯钻的劲头,让人感受到了一位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他视患者为亲友,令患者信赖。

阮班慧/摄

患者的信任医者的信念

61岁的患者老马,去年3月,突然发现自己嗅觉减退,闻不到味道,同时伴随头痛症状,以为感冒了,持续10余天吃了感冒药,仍然没有好转。医院就诊后入住神经内科。头颅核磁检查提示:前颅底巨大占位性病变,溴沟脑膜瘤。内科请神经外科张冬子主任会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巨大溴沟脑膜瘤。张冬子心里非常清楚,这种情况必须开颅手术切除,不手术可能导致患者嗅觉和视力等神经功能丧失,严重可能危及生命。从患者当时病情看,手术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但因肿瘤较大,手术难度风险相应增加。患者家里经济状况较差,老马下岗十几年了,爱人靠做保洁打零工,两个儿女都在上学。老马是家里唯一的支柱。这样一种疾病对家庭无疑是最大打击。张冬子亲自与家属进行了沟通,看着这个娃娃脸主任,家属迎面第一句话“这么大手术,你们能做吗?”张主任坚定地说,“能,而且能做的很好,我会尽一切能力做到最好,包括术中和术后。也会尽一切可能节省费用,减轻家里经济负担。”经过2小时的沟通和细心周到的术前检查,家属已经非常信任。手术那天,老马的爱人拉着张冬子的手,“我把孩子他爸就交给你了!”张冬子说,老马的爱人那双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神,让他始终不能忘怀。他当时想,一定要把这个病看好,不能让这个家垮了。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非常顺利。术后张冬子在病房守候了3天3夜,直到患者一切正常,可以下地行走,他才放下心。出院后,冬子也和老马一家成了很好的朋友。

阮班慧/摄

阮班慧/摄

命悬一线艰难抉择

临床医生常常面临选择,特别是病情复杂的患者,医生的一念之间的坚持,也许就是另一种结局。

44岁的贺师傅是一名长途车驾驶员。半年前,有一天突然晕倒,意识不清,1小时后被救护车紧急送医院ICU。入院后半小时呼吸停止,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做了相关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肺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这种情况最棘手。既需要溶栓抗凝,又需要止血控制出血,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治疗方向,怎么办?一般情况下,采取中性治疗最稳妥。但是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无自主呼吸,不想办法往前走一步,患者可能就没有了生还的希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看着和自己岁数差不多大的患者,张冬子决定,和ICU、介入科共同合作,冒险往前走一步,先解决肺栓塞问题。先由介入科给予局部介入溶栓,治疗肺栓塞。当然,如果控制不好,局部溶栓抗凝治疗,可能会带来颅内大量出血。在他的坚持和反复沟通下,得到了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万幸的是,经过溶栓抗凝治疗,颅内出血没有进一步增加。第一步成功了!患者2天后慢慢恢复了自主呼吸,意识进一步好转,颅内的出血渐渐吸收。10天后,撤出呼吸机,患者意识清楚,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前交通动脉瘤。再次给予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即局麻下经大腿根部穿刺,将微导管穿进患者肢体和躯干送入脑动脉瘤内,在荧光屏监视下,通过微导管送入微弹簧圈,将血管瘤栓塞。消除这颗“颅内炸弹”。术后造影显示,患者血管瘤消失,无异常反应。那段时间,医院,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lxnml/7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