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神外医生如何快速学会影像学阅片

白癜风复发 http://m.39.net/pf/a_4653815.html

用更通俗的方法

教会大家读懂神外影像片

从年伦琴发现X线到现在已经多年了,这一百多年里,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由原来的模拟成像到现在数字化成像的一个过程。这种成像技术越来越成为我们诊断疾病的不可或缺的手段,甚至可以说影像已经成为临床医生高度依赖的辅助诊断,甚至有人说影像相当于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睛。虽然影像在外科决策方面的作用,离不开专业影像医生的帮助,但这绝不能代替外科医生自己读片。

有人曾说要当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只看报告不看片子,因为这个阶段还什么都不会,只能看报告,所以还在入门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看完片子再看看报告,印证自己的想法,这已经算是入门了;

第三个阶段是根据病人的症状和只看片子就足够了,因为报告单已经无法为医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了。他完全可以根据自身丰富的临床和影像实战经验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并确定实施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最后一个阶段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因此,影像学读片是每一位优秀医生必备的临床基本功,是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能和工作内容。

更何况,外科医生读片与影像医生读片有很多的不同。我们都知道,影像报告单只是影像科医生对反映患者身体状况的“原始照片”的文字解读和文字报告,从而得出的“影像诊断”。这个影像诊断并非等同于“临床诊断”。做出临床诊断的任务,一定是要由临床医生结合病人的体征及疾病发展的程度,然后再结合影像片来完成的。

尽管影像科医生是专门读片的专家,但常常因不能全面而及时的解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而存在巨大的局限性。任何专业、任何人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疏漏,很多时候影像科医生的困境在于因为没有临床医生的专业和信息优势,正所谓有些病变是“想不到就看不到”,“看不到是由于没想到”,所以难免会出现疏漏。而临床医生恰恰可以用临床知识去取长补短,所以一定要好好的利用我们手中的三大“尚方宝剑”。

1、临床知识优势

也就是利用我们的临床知识去读片。根据患者就诊症状、体征,既往史等我们可能会初步做出一些定位定性诊断,比如病变在鞍区?在脑干?具体哪对神经?等等,因此在拿到片子之后我们就可以先直奔我们怀疑的部位进行侦查扫视。

2、信息优势

这种信息优势主要体现患者全面的临床资料,比如实验室检查,比如同是鞍区病变,如何鉴别是颅咽管瘤还是生殖细胞瘤?影像学上均可有钙化,有囊变等同影异病的情况,但如果实验室检查提示HCG或AFP明显增高,那基本就可以排除颅咽管瘤的诊断。此外,我们常常还拥有患者多种医院的诊疗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取患者疾病的动态过程,比如颅内环形强化病变,是炎性病变(脓肿?寄生虫?)、是转移?是胶母?如果患者疾病在不断演变,究竟病变是大了还是小了?如果病变小了且没有接受治疗的情况下那基本可以排除胶母和转移了。再者如果患者头颅CT提示其地方有钙化,再结合患者疫区来源,那我们就需要考虑寄生虫的可能性,如果刚好还实验室信息也支持,那基本上就完美诊断了。你看,这就是临床医生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信息优势,要知道,一个专业的影像科医生要获取如此多的信息,通常是不太可能,虽然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也在尽可能的获取这些综合信息,但依然不及临床医生及时和全面。

3、专业实践优势

外科医生通过临床-影像-病理对照,可获得更多的直接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比如肿瘤质地,侵袭性、血供等情况,这是影像科医生无法直接感知到的。我们外科医生同样可以将这些实战经验用于读片技巧中,比如看到鞍旁“灯泡样”明显强化病变,质地比较均匀,与脑膜关系不是很密切,通过临床经验我们要怀疑什么病变?当然这个可能需要我们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精湛的技术都需要大量、反复、刻意的训练。

下面就通过一个例子来详解

矢状位平扫矢状位增强

看到这2张片子,我们如何诊断?从哪儿入手呢?是不是毫无思绪?别急,小编会带你慢慢掌握读片技巧。

首先,拿出临床大夫的“尚方宝剑”之一,临床专业知识:

患者年龄多大?什么症状?病史多长?缓慢进展还是进展较快?而上述这些信息均是在获取影像之前就已经获得的宝贵的诊断信息。最后我们获取的第一手临床信息是:患儿,男性,8岁,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较同龄人落后。怎么样?心理有点谱没?如果没有,没关系,继续下一步。

第二步,就是影像资料解读,怎么解读?

(1)定位

病变在哪个部位或哪个器官?没错,在鞍区,脑海中过滤一遍,鞍区常见肿瘤有哪些?(垂体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错构瘤等),解剖细节再进一步呢?鞍内?鞍上?鞍旁?通过影像我们看见病变位于鞍上,所以排除要排除垂体瘤?垂体瘤一定要起自鞍内垂体细胞的,虽然有异位垂体瘤存在,但毕竟是少数。

(2)定性

病变是囊性?实性?囊实性?良性还是恶性?从影像判断病变基本是实性成分,而上述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错构瘤等均可以为实性,怎么办?要臣妾给出一个答案,臣妾做不到啊。没关系,继续利用临床优势信息,患儿,8岁,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较同龄人落后。临床资料告诉我们基本可以排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和错构瘤,为什么?鞍区星形细胞瘤常常因为起源于视交叉,所以常常以视力下降或头痛就诊。而错构瘤以嗤笑或性早熟就诊多见。最后脑膜瘤多发生于成人且女性多发,当然你也可以说小孩也可以有,但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实际工作中一定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思路。而且鞍区脑膜瘤常常是圆圆的、有脑膜尾征、靠近脑膜前床突这些位置多见(请自行脑补平时脑膜瘤的经验画面)。

最后就剩下颅咽管瘤和生殖细胞瘤。怎么办?还是继续临床信息优势?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完全实性颅咽管瘤颅咽管瘤大部分发生在成年人,小孩有但相对少见。再继续,有CT么?有钙化么?钙化是蛋壳样?还是斑点状?包绕在肿瘤边缘蛋壳样大块钙化(请自行脑补平时脑颅咽管瘤术中或术前的经验画面),那颅咽管瘤可能性比较大。实验室检查呢,有什么异常?AFP和HCG高么?如果高那基本就排除颅咽管瘤的诊断了。

(3)定量

肿瘤大小?单发还是多发?血供如何?上述病变如果多发那基本不太可能是颅咽管瘤?就应该要考虑生殖细胞瘤了,因为只有生殖细胞瘤可以沿着脑脊液种植播散。

(4)定关系

局部重要器官的毗邻关系?病变的立体构象?这非常有助于外科医生对病变切除可能性的判断;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方式的确定;手术风险的预测等。而这些是专业的影像医生不能给予的,必须要我们外科医生自己去判断,从而提高综合决策能力。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一定要做到用临床知识去读片,扬其长处,善于利用手中三大“尚方宝剑”:临床知识优势(病史、查体体征、临床表现)、信息优势(多种影像学结合、实验室检查)、专业实践优势(不断脑补和回放肿瘤术前、术中形态、质地、血供、位置、边界等)这些均有助于提高影像读片技能。在具体读片的过程中,养成和训练思维流程:定位、定性、定量、定毗邻结构关系。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除了精于自己的技艺,还要独具一双慧眼即“第三只眼睛”,方能卓越!

连载中,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lxnml/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