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此次沙龙有幸请到Dolenc、Fukushima、Schroeder三位教授,言谈间感觉三位教授风格各不相同,Dolenc教授曾是一位非常激进的神经外科大师,年轻时曾和Fukushima等一起追随Yasargil在苏黎世学习,常常高喊“手术!手术!手术!",如今到了古稀之年,处处显得儒雅谦逊,非常有风度,言语不多;Fukushima教授则十分活跃,已是古稀之年,仍坚持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跨欧、美、亚三大洲进行手术,他的目标是超过Yasargil教授手术至88岁的记录,希望手术到90岁,他观点激进,认为神经外科医师就不应该成家,应该全部精力投入事业中,汗......;Schroeder教授则非常风趣,他在另外两位教授面前都称自己是年轻人,其实已是花甲之龄,上周才在中国办培训班,然后回去开了两天刀,这次再赶回来讲课,精力充沛,给我们show了他在德国公里/小时的开车时速,工作餐期间,三位教授逐一评价了Krisht、Day、Almefty、Kato、Sano等业界大师,幽默诙谐,从各种显微镜的喜好,到各种汽车的喜好,相聊甚欢。特别感谢周岱教授、朱凤清教授、张世明教授三位前辈的全程坚持,另外,特别感谢高国一教授带来非常精彩的脑脊液管理演讲。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也在美丽的清山会议中心举行,意在推动苏州市神经外科医生的理论、理念的提高。此次沙龙,我们试先准备的可容纳余人的会议厅座无虚席,甚至两边、后排的过道也加满了座位,原因无他,就是想一睹Dolenc、Fukushima、Schroeder三位享誉国际的大师的风采。
首先进行了简短的揭牌授牌仪式:在陈罡副院长的主持下,我科的王中主任与傅西安主任、虞正权主任与朱文昱主任、周幽心主任与王晓军副院长共同进行了“江苏省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苏州市立北区分中心”、“江苏省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苏州科技城分中心”、“江苏省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苏州相城分中心”的授牌仪式,至此,医院北区、医院医院神经外科,正式成为江苏省神经外科中心的分中心。
紧接着,Fukushima教授登场,福岛孝德(TakanoriFukushima)教授现任美国杜克大学神经外科、卡罗莱纳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在手术和解剖培训领域享誉世界,在美国、日本、欧洲拥有“上帝之手”的美誉。Fukushima教授毕业于东京医学院,先后在梅奥诊所、UCLA研修显微神经外科。先后任职于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医院,随后创立了卡罗来纳神经科学研究所。开创及发展了多项神经外科新技术,如锁孔手术技术、Fukushima搭桥等,为高难度颅内肿瘤和脑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打开了通道。Fukushima教授讲授的题目是《不宜血管内治疗的复杂难治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Fukushima教授指出,虽然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已是趋势,但对于复杂难治性动脉瘤,支架辅助下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动脉瘤,仍存在以下问题:此类患者,只有50%-80%能做到完全栓塞,故而动脉瘤的复发、破裂比例仍偏高;瘤颈处网孔:大部分不能内皮化,故而术后患者终生服用抗血小板药成了一个大的困扰;此外,对于复杂难治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花费远比夹闭手术贵(在美国,约为:10万-50万美金)。因此,手术治疗复杂难治性动脉瘤不会过时。迄今为止,Fukushima教授完成了余台动脉瘤手术,其中20%(约例)的病历为复杂难治性动脉瘤,其中海绵窦-海绵窦旁动脉瘤:例;巨型动脉瘤(2cm):例;梭型动脉瘤:40例。Fukushima教授特别指出,在年,Dolenc教授开创的“Dolenc入路”——通过硬膜外入路进入颈内动脉海绵窦、眼动脉段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并介绍了海绵窦三角及Dolenc入路的显露过程:前内侧三角(Dolenc三角)、前外侧三角(Mullan三角);后内侧三角(Kawase三角);后外侧三角(Glasscock三角);Fukushima三角、Parkinson三角等等。随后展示了海绵窦区各种动脉瘤病例:有直接夹闭病例,也有通过各种搭桥治疗病例:C6-C3BYPASS;EC-C2BYPASS;EC-M2BYPASS等。接着,Fukushima教授介绍了颅底Fukushima搭桥的进展:年完成了第一例Fukushima海绵窦段搭桥(双侧C6-C3high-flowbypass);年完成第一例颞下搭桥(EC-C6high-flowbypass)。并展示了Fukushima高流量颅底搭桥的高难度病例:FukushimaSBtype4(EC-M2)、FukushimaSBtype5(EC-P2)。最后,Fukushima教授指出:很多时候,手术中他往往站在一助的位置上,指导年轻医师手术,手把手教导,这样,年轻医师方能跑得更快,手术的技艺才能传承和发展。
接下来的演讲者是VinkoV.Dolenc,Dolenc教授的名字对于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来说都是如雷贯耳,他是一位教科书级别的世界神经外科教授、神经外科领域高难度的中颅窝底手术入路:Dolenc入路的开创者、神经外科中颅窝海绵窦著名解剖三角区:Dolenc三角区的发现及定义者等等等等,不再赘述。Dolenc教授讲课的内容是《中线肿瘤的手术治疗——下丘脑、脑干、脊髓》。Dolenc教授首先讲述了下丘脑的一些基础生理、病理学知识:下丘脑是自主活动的调节和协调中心,富含神经肽和轴突连接,事实上参与了我们所有的无意识的、持续的身体活动,这个小的结构确实是精神的所在地。并讲述了植物性下丘脑综合征:能量代谢失衡;胃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解释了间脑发作:体温调节紊乱;觉醒障碍。间脑癫痫:激动,血压升高,流眼泪,流涎症,发汗,瞳孔大小改变,潮式呼吸等。Dolenc教授认为:手术过程在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只占50%,术后的治疗同样重要,Dolenc教授从以下几方面阐述:NICU、意识状态、运动反应、早期拔管、早期复查CT、电解质监测、补液、皮质激素的应用、体温监测、抗癫痫治疗。随后,Dolenc教授讲解了不同位置下丘脑区域引起的不同症状:下丘脑腹内侧核“饱腹”中枢,腹外侧核“喂养”中枢,腹内侧患者多以多食、多尿、多饮为症状;腹外侧:恶病质,体重下降,神经性厌食症为症状。下丘脑前部病变在儿童,青少年,成人的不同表现:肥胖、嗜睡症、愤怒、性早熟;下丘脑后部病变致胃溃疡。并展示了不同入路(半球间经胼胝体经脑室入路、额下入路、翼点入路、皮层造瘘经脑室入路、联合入路)行下丘脑区肿瘤的病例。Dolenc教授统计了55例下丘脑胶质瘤,其中,47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8例少突胶质细胞瘤,55例患者中45例全切。并分析了下丘脑病变未来治疗方向:无血,无创伤的治疗;全部或大部切除;保留下丘脑和垂体柄的剩余功能组织;保护周边的神经血管(结构和功能层面)。接着,Dolenc教授分享了脑干、脊髓区肿瘤的病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病等等,在展示高超的手术技艺的同时,也传递了一层信息:神经外科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有时理念的更新更为重要,故而紧紧跟随未来的方向显得格外重要。其中谈到一例全中脑区域AVM时,他说他没有接手这个病例,因为他害怕了,神经外科医师要懂得妥协。最后,Dolenc教授总结道:手术仅仅是复杂颅脑、脑干、脊髓肿瘤的治疗手段之一;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首先可以选择药物治疗疾病,只是必要的时候我们才选择做手术。
第三位大师是HenryW.S.Schroeder,Schroeder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神经内镜专家,WFNS神经内镜主席,德国格莱夫斯瓦尔德大学神经外科主任。Schroeder教授开篇即指出:内镜已成神经外科趋势,并比较了显微镜和神经内镜的优缺点。显微镜优势:3D影像;不足:深部视野差;深部狭窄的视野。神经内镜:优势:放大倍数高;深部术区仍有较宽的视野;缺点:2D影像;鱼眼效应;动作视差。Schroeder教授不单局限于内镜,他将显微镜与内镜结合运用,往往内镜辅助显微镜手术,做到无死角切除病灶。接着,Schroeder教授分享了运用内镜辅助显微镜技术完成的一些病例:例如运用眉弓切口,额下入路,内镜辅助显微镜技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运用乙状窦后入路,内镜辅助显微镜技术,切除听神经鞘瘤(内听道为主);通过内镜辅助显微镜技术,夹闭前循环、后循环动脉瘤;通过乙状窦后入路,内镜辅助显微镜技术行微血管减压术。Schroeder教授认为:显微镜和内镜都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光学工具,经鼻内镜能够给中线颅底区手术提供理想的照明和显像,HD技术带来了极高的图像分辨率和高倍的放大倍数,内镜可以对解剖组织结构进行精确的分辨、能够抵近观察角落四周,故而内镜是对显微外科强有力的补充,有了内镜的协助,可以减少对神经血管结构的牵拉,减少需要磨除的颅底骨质。的确,内镜辅助显微镜已是趋势和必然,我科对于岩斜区肿瘤、CP角肿瘤、MVD、鞍结节脑膜瘤等手术,也时常运用到内镜辅助显微镜技术,期待显微镜和内镜可以完美结合在一起。
接着,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外伤重症专业组组长、NICU病区主任、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副所长高国一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管理》。高教授强调:脑脊液压力是颅内压的金标准,通过脑室外引流管衔接的液压耦合除了动态监测颅内压外,还可以实时监测颅内压的波形图,可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预后,解释了什么是高原波、什么是纺锤波,有何意义。此外,高教授还指出:脑脊液温度是颅脑创伤患者关键的治疗靶点、RAP系数可以量化评估脑顺应性。脑积水和间脑发作的关系、间脑发作的处理(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口服药可乐定、溴隐亭、氯硝安定的合理应用)。随后,高教授分享了一例难治性硬膜下积液合并脑积水的病例,通过硬膜下、脑室同时引流(硬膜下、脑室穿刺管通过“Y型”接口,连接于脑室阀门),使患者症状得到了极大改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例复杂脑脊液感染的病例:头皮因感染而溃烂,增强CT提示:皮下、脑室广泛感染,脑脊液培养提示:全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高教授团队通过安置Ommaya囊+抗菌管EVD(后期拔除后通过Ommaya囊引流脑脊液)+EVD引流CSF+Ommaya囊脑室内替加环素的应用+静脉碳青霉烯抗生素的应用,该患者得到了痊愈。全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有别于鲍曼不动杆菌,它致病性强、进展快,死亡率极高,能把如此危重的病例治愈,了不起,在此,为高教授团队点赞。最后,高教授总结道:重视对脑脊液压力、温度、容量、循环、生化、乳酸以及生物标记物等特征性指标的监测,并通过脑脊液监测指导临床治疗;采用相应的外科手段(脑脊液引流、分流、脑脊液漏的修补、鞘内注射等)处理相关问题;同时,脑脊液管理涉及到的监测和操作多为有创,尽量避免、预防有创操作导致的出血、引流过度等并发症。
最后,会议进入第三个内容:失败病例谈论环节。特别感谢老一辈专家惠周岱教授、朱凤清教授、张世明教授的悉心指点。
来自医院北区的林荔青医师带来了《高血压性脑出血CT引导下立体定向碎吸疗法失败一例报告》,给笔者的启示是:1、认真读片,通过观察CT片子(比如有无卫星灶等)预判颅内出血是否在进展;2、合理把控开颅、穿刺或者保守治疗的指征,对该例患者,笔者认为应开颅血肿清除术;来自医院的王晨医师带来了《高血压脑出血疑诊动脉瘤破裂的一波三折》,笔者认为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脑出血是否与动脉瘤位置一致;2、如何通过形态判断动脉瘤是否破裂;3、动脉圆锥和动脉瘤如何区分。接着,医院的顾雨佳医师分享的题目是《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一例体会》,来自医院北区王剑刃主任讲述的题目是《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血栓一例》,并分析了急性手术中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应对方法,令笔者在内的年轻医生所学甚多。
此次沙龙,内容充实、紧凑,既有国际大师的高超技艺展示,也有国内大咖的先进理念的讲解,还有失败病例的讨论,并在我们科室老一辈专家周岱教授、朱凤清教授、张世明教授的讲解、点评下,令笔者在内的年轻医师受益匪浅,期待下一期神外沙龙。
(因本人水平有限,若有表述不当或错误,欢迎指出错误,定虚心改正:jcy87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治癜风比较出名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