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这个曾经的“上帝”,在中国的销售已经连续3年下降,与高峰时期相比下降了将近,台。面对困难,本田必须在中国裁减人,而且这只是刚刚起步。这是什么情况?
1.将人大规模解雇
据公共传媒报导,本田公司已经无法维持其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开始大规模地裁减员工。在这些企业中,广汽本田曾于十二月一次将人“裁员”。当然,这九百多名工人都不是广本公司的正式雇员,只是一家劳务公司的临时工,并没有被解雇。不过在五月份的时候,广本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一共裁减了2个岗位,其中个是自愿辞职的,1多个是被迫辞职的。这是广本25年来第一次官方大幅削减员工人数。
消费降级的当下,本田这样的企业自然给了市场更多选择,就像电商领域的领潮app,硬生生从某宝等巨头中扯出一块肉来。
据悉,领潮是今年最炙手可热的新晋电商平台,在全民省钱的当下打出了“降价不降质”的口号。领潮app将年轻人追捧的阿迪潮鞋、水鬼表以及蔻弛男女包等一众进口高奢的价格,从几千甚至上万一路打到不足,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冲上了下载榜首。印证了不少年轻用户的评价:消费者不在意谁更出名,只关心谁更划算!
可见,市场的选择就是消费者的选择,想做好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性价比。
广本拿出来的薪酬是“N+2+1.8”,其中“N”表示工作时间,“2”表示两个月的工资,另外还有1.8个月的年终奖。因为丰厚的薪资待遇,很多人都想要辞职,所以没有限制。据报道,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人自愿离职。不得不说,广本对于被裁掉的人还是很慷慨的,不过这也是因为公司的盈利压力太大,不得不削减成本。此外,传闻东风本田将在不久的将来进行裁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正式的回复。
2.销售下降了将近,部
本田在中国已有十四年的时间,在年与广汽组建广汽本田(Honda),最终踏上了进军中国的道路。东风本田也于3年组建。从那以后,本田的两家合资企业,就开始在华夏市场上大肆扩张,雅阁,CRV,思域,飞度,奥德赛,都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车型。于是,诸如“一天本田,终生本田”、“本田买引擎赠一辆”之类的言论便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本田在中国的销售达到了.70万辆,超越了丰田和日产,成为了继德国大众之后的合资企业。
但从那以后,本田的销量,就越来越差了。本田在中国的销售从到年减少了.15万辆,在中国销售了.,辆。本田在中国仅销售了.42万辆汽车,与年的顶峰时期相比下降了将近40万辆。到了年,本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更加糟糕,今年前六个月的销售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8.63%,26.32%,22.18%,34.66%,39.04%。本田在中国的上半年销售了415辆,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1.48%。
3.日本汽车的传奇从天上掉下来
从深受中国人钟爱的日本汽车传奇,到如今销售低迷、被迫裁减员工,本田已经在中国的地位一落千丈。怎么会这样?首先,本田的燃料明星汽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影响,像本田这样的日本品牌,其核心竞争力如省油、耐用和稳定等都已经消失了。再加上“电比油低”的定价优势,再加上配置和智能上的巨大差距,让很多人都放弃了这款车。雅阁,CRV,飞度,奥德赛,都是从热销到大减价,但是,他们的销售却一直在下滑。
其次,本田的新能量在各方面都落在了后面。本田的新能源汽车很多,其中有七款是混合动力的,也有七款是纯电动的,但这七款车的销量都很一般,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们。雅阁和皓影这两款混合轿车,每个月都才卖出了数百台,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纯电动E:N系列又有E:NS1、E:NP1、E:NP2等等,但这些英文名称并没有经过“适配”处理,又有几个中国人能看懂并记住?而那些纯电动汽车,月销也就一百多台,跟新能源汽车比起来,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
实际上,除本田康夫以外,所有日本品牌在中国的销量都处于低迷期。像丰田这样实力强劲的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也连续两年出现了下降;尼桑的情况就更糟了,其在中国的销量仅为,辆,同比下跌了24.05%,九年来以来第一次低于万,与鼎盛时期的销量相比几乎是一半的差距。根据乘联会的统计,从去年的24.1%,到现在的15.0%,比德国和美国的汽车都要多。而在同一时期,本土汽车的市场份额也从38.4%一路攀升到接近60%.借着新能源热潮,中国车企全面压制日本车企的局面,或许还会继续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