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记者王桔通讯员:宋黎胜
FM93交通之声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医生:已在手术中,感觉还好吗?
小明:好的。
医生:现在听我的口令做,可以吗?
小明:可以。
医生:现在可以歌唱了。
小明唱:海的思念绵延不绝,终于和天在地平线交会……
这不是幻觉,这是开颅手术中,患者突然醒来吟唱了张韶涵的一首歌《遗失的美好》。
近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楼林团队实施了一例术中唤醒手术,术中患者应“邀”醒来唱歌朗诵诗使手术顺利进行,不仅完整切除了颅内的肿瘤,且很好保护了其语言功能,患者近日将出院。
特殊“要求”,专家使出“看家本领”
患者小明今年25岁,从事设计师工作,平时很是喜欢朗诵以及唱歌等语言艺术。不幸的是,不久前的一天凌晨,他突发颜面部抽搐继而伴随全身肢体抽搐,小明以及家人以为是工作后压力以及劳累的原因。
医院后,来到了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楼林的门诊。反复追问病史,原来在发病之前的数月,小明一直有发作性“口齿不清”的症状。一丝不祥之兆涌上楼林心头,首先考虑为“癫痫发作”,但凭经验,很可能有“继发性”的因素(如颅内肿瘤、血管畸形等等),于是安排了头颅核磁共振检查。
结果一出,小明一家惊恐交集,原来在其大脑的“语言中枢”的位置长了个近3公分的肿瘤。楼林仔细查看核磁共振片子后,考虑手术切除后应效果良好,棘手的是肿瘤长在小明大脑语言中枢区域,手术后极有可能影响小明的讲话功能,而喜欢诗词朗诵及唱歌的特长则一去不复返了,且对其美好一生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工作、婚姻等。
楼林团队通过对小明病情的详细评估以及与其本人的沟通,决定施行术中唤醒、联合术中电生理功能监测的技术精准切除肿瘤病变。鉴于小明想要保留歌唱以及朗诵诗歌的特殊“要求”,专家与小明相约:开颅后,来一次特殊的“诗歌表演”。
在完善术前必要的检查评估后,10多天前,手术按计划进行。楼林团队打开小明颅脑2个多小时,暴露肿瘤后,通过降低麻醉将小明慢慢唤醒,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术中唱歌视频↓
楼林说:“当时我们根据小明的反应,快速判断出切除的部位是否影响到功能区。患者歌唱时突然出现卡顿等变化,就说明这个点是功能区,需要避开,就这样,患者一边唱歌,我们抓紧做手术。在保持他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把紧贴功能区的肿瘤精准完整地切除。”肿瘤切除完毕,麻醉师逐渐增大麻醉镇静剂量,小明又昏昏然睡去。医生给他关上颅脑,缝合伤口。楼林笑着说,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小明也没有出现语言障碍,作为医生,也算是完成了小明的一个心愿吧。
小明事后回忆说,自己很喜欢张韶涵的歌,对其中的一些歌更是烂熟于心。所以“在和医生互动中,当医生突然让我唱首歌时,我就唱起了她的那首《遗失的美好》”。
术中唤醒手术的奇妙之处
为什么要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做手术?楼林解释,小明这个脑瘤位置非常“毒”,几乎与管理大脑的语言功能中枢缠在一起,如稍切多点,不慎切到语言功能区,会引起语言障碍,切少了,肿瘤又切不干净,对患者将来后续的康复治疗有很大的危险。“只有在患者清醒的时候,采用电刺激的方法,才能精确地找到运动功能区域,手术才能绕开这个区域,精确切除肿瘤。”
为何又要让患者唱首歌?楼林说,可以准确判断患者语言功能的好坏。
患者醒着做手术,难道不觉得痛吗?“这一手术,不仅对手术医生要求很高,麻醉师同样如此,对麻醉药量、浓度及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
点个祝福的大拇指送给小明,希望小明早日康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