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天下无病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1.html

文/在前线老凉

体制是一个笼子,里面的人向往外面的自由,外面的人渴望笼子的保护。当冲出来之后,你会发现更多的世界向你招手。

——急诊室女超人于莺

于莺,网红大夫、微博段子手,微博名称为:急诊室女超人于莺,出名是因为微博上分享各种抢救人的段子。

上述她那段话的后半句,点出了于莺的创业感受,更点出了医疗行业正在向“精准医疗”进发的思考。

在近日召开的英特尔“数据分析与精准医疗”的研讨会上,于莺及另外几位医疗、科技行业的高人,分享了对精准医疗的看法。这个大讨论,让人们对精准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现状探析:医院谬论

人们常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

这句话,似乎道处了普通大众的心声。人们都希望自己有钱,不得病,即便是有了病也看得起,看得好。

但事实不一定就随人愿,一方面是人类面临的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另一方面是医疗水平、医疗体系仍然需要实现巨大突破。

于莺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急诊室大夫,她每天在急诊室目睹很多生死离别。

医院急诊室里,她接触到了很多并不属于急诊科的病人,从全国各地打急救车过来的癌症晚期的很多病人来到这里,面对这样的情况,急诊科大夫们无能为力、束手无策,这种奇葩现象有增无减。

中国人对病、治病有着独特的观点。人们希望,即便是头医院,因为什么?

人们往往认为,医院,才是医院。人们要么相信神医,医院。

于莺感慨说,这是一种错觉。大医院重要,医院医院。

于莺分享了一个例子,在她创业之初,就有一位患者慕名而来,这是患者得了良性肿瘤,但是自己上来就说没治了。

于莺大吃一惊,追问得知,这位患者得了脑膜瘤,但是位置特别不好,位于第四侧脑室,这是生命中枢的位置,他在很医院看了,医生们几乎一致认为没有办法去治。

但是,治疗经验丰富的于莺不信邪。于莺的诊所帮助患者联系了美国的一家医疗机构,双方联手为患者提出诊疗方案。

但是马上问题来了,双方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这患者提供的5、60张核磁片子,没有办法用,美国方面希望这边能够提供带有某种格式的数据或者光盘。

患者当时傻眼,求爷爷医院要,但是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医院除了收费明细之外,几乎什么都不会给你。

最后,没办法,于莺只好把片子快递到了美国,之后在美国医疗机构的帮助下,患者寻到了满意的治疗方案。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能会感同身受:每年体检,医院就医,几乎每次都要查验各种数据,上来就是验血、拍片子……病例本上面是大夫写就的人类无法读懂的天书,即便是有一系列化验单,也看不懂到底是什么意思,去找大夫问,往往得到的是臭脸。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人们几乎也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数据无法共享的现状,还不要提病例的所有权等问题。

积极探索:靶向药物、基因研究

当然,如今医疗水平时刻在进步,但是随着气候环境的恶化,人类的健康也开始受到更多、更新的威胁。

人们经常说,“有病乱投医”。

那么,如何不乱投医呢?人们求医无非是想让治疗更明确、更有效率,而不是不明真相,没有效果地试探,甚至很多是错误的试探。

于莺指出,如今靶向药物正在帮助很多患者恢复健康。

百度百科的信息显示,靶向治疗,又称生物导弹,指的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这种治疗为癌症而生,称得上是精准医疗的一种代表。

不过,正在积极推进靶向治疗的药明康德公司转化科学和诊断部高级副总裁茅矛坦陈,其公司通过基因检测等方式匹配靶向药物的做法,还处于小范围的试验阶段,而且还要等药监局等部门审批。

有数据显示,随着靶向药物的发现和应用,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提高到了85%。

当一个癌症患者被告知,他的五年生存率高达85%,而不再是冷漠的“绝症晚期”,这会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

于莺透露,她创办诊所的初衷,正是期望通过先进的医疗科技来帮助人们寻求“精准医疗”。靶向药物是精准医疗的一个部分,更多的是通过基因研究等手段,来实现精准化的医疗。

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小时候原本是一个体育成绩很差的人,百米跑从来不及格,但是他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没有运动的爆发力,但是却有耐力。于是他开始慢跑,如今他成为了一个马拉松爱好者,满世界跑全程玩。

作为基因研究领域的专家,李英睿认为,基因研究让生命可以量化,也让医疗更加精准。通过基因研究,让疾病可以预防,而得了疾病之后,可以有一套清晰的、透明的、目标明确的治疗方法。

基因对于医疗行业的意义十分重大,一个著名的事件是,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得知家族有乳腺癌遗传史,而自己患有乳腺癌的几率很高,她选择了预防举措,切除乳房,这一新闻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一方面,在人们看来,安吉丽娜朱莉作为一个明星,主动切除乳房,是否会影响演艺生涯;另外是,如今的技术可以让人们提前预防未来的疾病。”

李英睿说,基因研究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科技的进步。

随着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基因研究也是日新月异。华大基因在高性能计算的帮助下在基因测序相关研究和应用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李英睿介绍说,每个人大约有1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里都有23对染色体,这些染色体中包含的DNA由ATCG不同碱基序列构成,数量共计30亿,这些基因序列是破解人类遗传信息奥秘的钥匙。

李英睿以华大基因做的一次研究为例,应用基因检测技术,早期辅助诊断肺癌。

幻灯片显示了一位乳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通过基因检测了解到患者究竟是哪些基因发生了突变,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出治疗方案,包括干预手段、靶向药物等等。研究明确地显示出了在病人的肿瘤病灶得到了控制,但是并没有解除,需要进一步更有效的方案。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疾病,从遗传的角度进行预防和监控,从诊断上进行早期而精确地的诊断,在疾病的后续管理上进行精准的管理,对于人类而言,意义重大。”

李英睿的观点与于莺有异曲同工之妙,精准医疗是医者、医疗行业,更是患者们的期望。

茅矛对此也深表赞同,他在题为《治疗:越个性化就越有效》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精准医疗,是为了让所有病人的治疗都达到个性化。”

茅矛是一个与临床有着渊源的人,最早是做妇产科医生,后来学医学遗传学,肿瘤学,白血病博士,而如今致力于推动靶向药物与精准医疗。

源动力:科技推动精准医疗

于莺是临床专家,李英睿是基因研究专家,而茅矛是药理专家,代表了医学界的三个不同领域,三位都对精准医疗充满了期待,并以身践行。

三位专家在接受在前线采访时,同时表示对科技的依赖和期望。

于莺指出,改变医疗的根本在于科技,而医疗本身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科学。目前,其所在的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已经引入了可穿戴式设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茅矛甚至列举了一系列实例来证明“医学的进步是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比如X先的发现,推动了影像学及外科学,显微镜推动了病理学,化学推动了临床肿瘤学,细胞生物学推动了药物筛选,分子遗传学推动了肿瘤生物学及诊断,靶向治疗则推动了临床肿瘤学。

李英睿则表示,基因检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性能计算。

他甚至对IT产业提出了更高期望,“一个人的基因数据都会在TB级别,如果把生命的各个层次数据综合起来,把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联系,就成了超摩尔定律发展的全局数据,这对当前的IT产业而言是个巨大挑战。”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当前精准医疗、靶向药物、基因检测等已经逐渐被人们熟知,但是个性化就意味着价格昂贵,这些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遥不可及。

于莺说,去年曾经有肿瘤患者把肿瘤细胞提取出来种植在裸鼠身上,在体外环境测试通过药物治疗,这个实验需要30万资金。另外,北医三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教授,全球率先使用3D打印技术,解决了寰枢椎肿瘤问题。

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业者的吐槽,让英特尔医疗和生命科学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俞毅感到,责任重大,动力十足。他告诉在前线,致力于推动人类健康和共同福祉的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是英特尔的核心战略。

英特尔推动精准医疗的愿景是,到年,计算技术的发展有望帮助医生在一天之内完成精准医疗的主要过程,包括病患或者病灶组织的基因序列的检测、基于基因序列的数据分析以及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疾病诊断,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尽管英特尔并没有在降低精准医疗的成本方面给出明确答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医疗行业耕耘多年的英特尔,将推动精准医疗的进步和普及。

俞毅指出,“技术将重构医疗服务模式。英特尔希望,在未来10年的时间内,50%的医疗服务能够在医疗机构之外得到实现。”

俞毅介绍说,英特尔既有可穿戴设备,又有高性能计算,还有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创新技术,这些将推动精准医疗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

虽然,就目前而言,精准医疗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是强大的生命力和用户需求,决定了它的脚步已无法阻挡。

关于《在前线》

《在前线》是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媒体,不但拥有40多年的媒体运作经验,更拥有前瞻的思维模式。

《在前线》是中国最大的商用及企业级自媒体联盟“蜂巢自媒体联盟”核心成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nmlzz/59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