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手机也致癌

世间万物有始皆有终。

Everythingthathasabeginhasanend.

——《黑客帝国》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假期宅在家里「躺尸」,倒不是因为看遍了灯红酒绿,尝遍了人间清欢,走遍了市井繁华,而是因为……冷!

于是,闲来无事的朋友决定今天先仰卧,明天再起坐,然后默默拿起了手机开刷。

突然看到「手机致癌」的字眼,不禁产生疑虑:这是真的吗?让我们一起研究下。

1

什么是「致癌物」?

广义的致癌物,应称作致癌因素,包括任何能增加人类患癌风险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物质,以及生活、工作方式等。

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成立,该组织成立之后就开展了确定致癌物的工作。

每年IARC都发布权威资料,及时更新致癌物的信息,最终确定了致癌物的概念,并将其分为了4类5组:

1、确认人类致癌物

即现有流行病学资料证明系致癌物,生活中常见的有烟草、酒精饮料、黄曲霉素、砷等等,都有可能致癌。

2、2A类致癌物

这类是「可能性较高」致癌的物质,其含义是动物实验已证实有明确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证据还比较有限,常见的有丙烯酰胺、高温油炸食品、高温油烟、作息颠倒、无机铅化合物等等。

3、2B类致癌物

这类是「可能性较低」致癌的物质,这类物质的「致癌可能性」在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的证据暂时都不太有力,常见的有氯仿、蕨菜、DDT(一种杀虫剂)、硝基苯、汽油(汽车尾气)、手机辐射(电磁辐射)等。

4、「尚不能分类」的致癌物

所谓「尚不能分类」的致癌物,有两种类型:动物实验、人群研究的致癌证据都不充分;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研究则明确无致癌作用。

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安定、静电磁场、有机铅化合物等等。

5、对人很可能不致癌的物质

这类物质在相关研究中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它具有致癌性,目前IARC公布的资料中只有「己内酰胺」一种。

年IARC专题报告中将致癌物分类作了更改,将原来的4类5组(1类、2A类、2B类、3类和4类)简化为三类四组(1类、2A类、2B类和3类),将原来的第3类(不可分类)和第4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合并。

2

手机也「致癌」?

有很多人担心手机辐射和脑瘤有关,特别是年IARC把电磁辐射(手机信号)归到了「可能致癌物」一类,很多媒体由此宣布专家已经认定打手机致癌,这更佳引起了大家的恐慌。

大家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可能致癌物」是说目前还证明不了它致癌,日后将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nmlzl/6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