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开颅术后4小时谵妄发生的案例分析与思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6670968.html

案例介绍:

朱某某,女,48岁,“巨大脑膜瘤”收治入院。神志清楚,无既往病史,无慢性病,有认知功能障碍。完善相关检查后于-5-27在全麻下行桥小脑角病损切除术,手术16h。-5-28凌晨01:30带鼻插管返回NICU病房,持续心电监护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神志呈镇静状态,自主呼吸3次/分,无人机对抗,呼吸机无报警。遵医嘱予双手腕保护性约束。术后COPT评分1分:面部表情0分+身体运动0分+四肢肌肉紧张度1分+人机同步(气管插管)0分(见表一)。

RASS评分-4分,具体实施:1.大声呼唤患者名字,拍打肩膀,患者无睁眼,无目光交流。2.掐上臂内侧肌肉,给予一定的生理刺激,患者无定位,有轻微肌肉回缩反应(见表二)。

判断患者呈深度镇静状态......

-5-:30,呼吸机报警,出现人机对抗,患者躁动不安,RASS评分+2分。劝说之下患者不能配合呼吸机安静下来,护士立即试脱呼吸机,缓解机械通气带来的不适,鼻插管处给氧,持续监测SPO2指数,并电话通知医生看病人。05:35头部频繁抬起,试图拔掉鼻插管,扯被子,拔输液管道和尿管。此时COPT评分6分(2+2+0+2+0);RASS评分+3分。值班医生与其交流,患者用脚踢医护人员,出现被害妄想症,意识兴奋,思维无序,注意力散漫,1+2+3+4诊断为谵妄(见表三)。遵医嘱予镇静药物静脉泵入后患者安静,生命体征平稳。表一:重症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PainObservationTool(CPOT)

表二:躁动-镇静程度评估表(RichmondAgitation-SedationScale,RASS)

表三: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

谵妄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过性意识混乱状态,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中常表现意识清晰度下降和觉醒程度降低。

案例思考:

术后深度镇静状态,4h安安静静,呼吸机无报警,无人机对抗,为何会发生谵妄?

查找相关文献后,分析如下:

1患者入院时认知功能障碍是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2手术是谵妄发生的高风险因素。手术时间长,往往伴有大量失血、疼痛及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术后谵妄的发生。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对ICU患者实施身体约束的重要影响因子。而身体被约束患者因不能活动,导致情绪沮丧、烦躁、愤怒、身体功能和认知状态下降,从而导致谵妄的发生。4

使用机械通气的ICU患者较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出现谵妄的风险更大。

5

术后安安静静,不代表没有疼痛!疼痛是引起老年人术后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

6

谵妄分为活动增多型(躁动、攻击、幻觉和定向障碍)、活动减少型(运动迟缓、嗜睡和互动减少)和混合型。此患者为活动增多型,属全麻苏醒期出现的急性谵妄。

如何有效预防或降低谵妄的发生?

1

运用谵妄高危易感因素筛查表,术前引起重视,提前干预积极预防。

2

术后定时及时评估患者镇静深度,RASS评分≥-2分时,重点观察意识、注意力和思维的变化,尽早发现谵妄,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镇痛镇静干预治疗。

3

右美托咪定是目前ICU预防术后谵妄的主要治疗用药.谵妄高危患者术后早期应用EGDS策略,小剂量浅镇静模式,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早拔除插管,减少谵妄的发生率。

4

术后留置动脉针,每小时动态监测动脉血气结果,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情况,降低谵妄的发生。

5

对于术后无法尽早脱机的重症患者,采取集束化策略降低谵妄的发生率。具体实施包括:

A、运用CPOT评估并记录;

B、镇痛镇静药物选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C、每日唤醒及自主呼吸试验:减量或中断镇静药物,试脱机,评估其安全性并执行;

D、采用CAM-ICU谵妄评分及RASS评估,判断是否出现谵妄;

E、制定早期活动方案,肢体锻炼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根据患者耐受力灵活调整方案.可增强呼吸机肌力,早日脱机;

F、睡眠管理:优化ICU噪音管理的同时,采用眼罩耳塞等视听隔离方式减少噪音干扰;

G、人文关怀:每天选择合适时机让家属探视参与交流,消除恐惧不安焦虑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谵妄发生可增加患者脱管、意外拔管、脱机困难等一系列并发症及病死率。每48h谵妄可使病死率增加11%。谵妄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针对谵妄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案,因此对谵妄的干预已成为医护人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nmlzl/5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