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播报厉害了7小时ldquo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奋战7小时,成功实施一例高难度左侧功能区复发窦镰旁脑膜瘤切除手术,再次展现了神经外科处理复杂颅内肿瘤的高超技术。

夏大妈今年68岁,8年前在外院行左侧功能区脑膜瘤切除术,恢复尚可,术后右侧肢体活动稍差。近1月以来夏大妈自觉阵发性头痛,右侧肢体活动进行性转差,并出现反应迟缓等表现,被家人带至外??院检查,发现夏大妈的大脑出现了肿瘤复发征象。

患者慕名至我院神经外科就诊,查头颅MRI,提示肿瘤占据了患者左侧功能区,位于中央前回附近,周围水肿带形成,信号不均匀,不排除肿瘤卒中可能,且肿瘤与大脑镰、矢状窦关系密切,情况相当危险。

左侧功能区脑膜瘤是脑膜瘤中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的一种,易导致患者肢体运动、语言功能散失,且患者为复发肿瘤,边界不清晰,与大脑镰黏连紧密,可能侵犯矢状窦,大大提高了手术难度。

患者头痛原因找到了,下一步就是手术治疗。神经外科主任焦磊向患者家属详细交代了手术风险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家属表示充分信任我院神经外科手术团队。

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症后,焦磊主任组织科室术前讨论,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

4月13日上午8时,患者如期被推进手术室。手术第一关开颅就遇到了难题,因脑膜瘤刺激颅骨增厚明显,血供丰富,且脑膜与颅骨黏连异常紧密,焦磊主任、丁俊宏副主任医师、刘维军主治医师手术团队仅开颅就花去了将近1个半小时。

打开颅骨后发现肿瘤侵犯矢状窦壁,出血较多,压迫止血后,在显微镜的辅助下,见肿瘤为灰红色,分离并切断肿瘤窦镰基底,继续自前内侧分离肿瘤界面……

手术进行了7个小时,在不损伤大脑正常功能的情况下,焦主任团队手法细致,尽可能切除了脑膜瘤及周围的卫星灶,手术后夏大妈直接被送进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护团队日夜监护治疗,帮助夏大妈度过了手术后最危险的阶段。

目前,夏大妈的头痛症状及右侧肢体活动较前有明显好转,已康复出院。

++++

神经外科简介

??医院神经外科建于年,现为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南京市溧水区颅脑创伤救治中心。目前共有60张床位,拥有独立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仪(NSICU),科室医护人员共计3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博士1人、硕士4人;江苏大学硕士生导师1名。科室人员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及学习。8人通过5C重症资格考试,拥有省级专科护师2人。目前申请立项省市级课题多项,承担医院、皖南医学院、江苏大学科研及教学工作,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住院规培医师数人,各医学院临床见习、实习医师若干。科室拥有先进的3.0TMRI、64排、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机(DSA)、颅内压监测仪、Neumatic科研数据分析仪、呼吸机两台、脑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机械排痰机、下肢气压治疗机、德国莱卡手术显微镜、美国美敦力动力系统、西山动力系统、金视力术中影像系统、进口手术头架、电动气动开颅钻、床边B超机、床边透视机、自动调控降温毯等大型仪器设备数台。临床诊疗特色:1)神经重症:重型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等的急救手术、重症监护及危重病例抢救。颅内压监测技术医院前列。2)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各种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诊断、血管内介入治疗。3)颅内肿瘤及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开展包括幕上下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听神经瘤、椎管内神经鞘瘤及脊膜瘤等各类肿瘤手术。4)功能神经外科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近年开展经皮穿刺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立体定向颅内病变穿刺术。

医院新媒体工作室

审核/仲正龙

供稿/神经外科

编辑/刘婷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nmlyz/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