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被开颅手术呢,被叫醒做了道数学题,还得认生字,啥情况?
原来这是“术中唤醒”,也是哈医大一院首次通过“唤醒麻醉”让患者在术中清醒片刻,配合医生精准切除脑瘤,以免碰到功能区,影响语言和行动能力。
脑膜瘤压在功能区影响语言功能和行动
据新晚报报道,59岁的吴女士来到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就诊时,说话不利索,半侧身体不能动,因为她脑中有一个脑膜瘤正好压在了功能区,影响了语言功能和行动。检查发现,由于吴女士此前放疗导致肿瘤和脑组织广泛粘连,想精准切掉肿瘤不碰功能区非常困难。
经过仔细研究讨论后,神经外科主任杨孔宾决定“术中唤醒”患者,让患者来配合他辨别功能区位置,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正常脑功能区。
患者手术中被唤醒做题、认字、做动作
为避免患者在术中被唤醒时产生恐惧心理,术前,杨主任和麻醉科的王华民副主任,多次来到病房和吴女士“彩排”。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正式开始。吴女士在全麻后开始“沉睡”,杨主任通过头部一个5厘米的小切口,根据术前定位确定了肿瘤的位置。
手术进行到关键的时候,王华民副主任马上把相关的麻醉药停掉。仅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吴女士就缓缓睁开眼睛。
“这个图片是什么?这个字怎么念?”
医生连忙拿出准备好的几张图画卡片,问吴女士,“苹果”、“梨”、“5+3=8”,清醒后的吴女士全部对答如流。
“动动你的手指”,“再动动你的脚趾”,接到王华民的一系列指令后,吴女士多次配合医生完成了动作。
就在与患者聊天的过程中,杨主任和其他两位医生争分夺秒,在显微镜下,仅用时十多分钟就精准切除了肿瘤。
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唤醒后,没有疼痛感
术后,杨主任告诉新晚报记者,“患者醒来后,我们刺激患者肿瘤附近的功能区。如果有反应,就说明这块是有用的,要保留。如果没有反应,就可以切除,这样肿瘤完整清除,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的功能区。”
肿瘤切除完成后,吴女士再次被麻醉,重新进入了熟睡状态,整个手术历时1小时40分钟顺利结束。吴女士告诉记者,术中被医生唤醒后,她没有感到害怕,而且也没有疼痛感。目前吴女士恢复良好,不日即将出院。
杨孔宾主任介绍,术中唤醒对麻醉师要求特别高。让患者在沉睡和清醒中来回切换,并且在醒来的时候感觉不到疼痛,需要麻醉师对镇静、镇定药物精准地控制。未来,这种唤醒方式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和脊髓外科手术。
来源
新晚报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