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来自湛江的21岁男子被癫痫折磨了10余年,只因脑内“养”了一条虫子。近日,医生成功捉住了这条12厘米长的活虫,让他终于可以摆脱癫痫发作的困扰。
10年前,年仅11岁的小亮就开始频繁出现四肢抽搐的症状。医院,最终被查出是脑裂头蚴病在作祟。可是当年的手术未能顺利将虫子“擒住”。
不过这些年来,小亮一直都在接受保守治疗。期间,癫痫偶有发作,但频率并不高,小亮正常的生活学习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不幸的是,近1年来,小亮癫痫发作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半个月前,小亮再一次出现了癫痫大发作。不堪再忍受折磨的他决心要把脑内的虫子抓出来。在亲友的介绍下,小亮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医院。▲术前MR
我院神经外六科主任吴杰接诊后,仔细地查看了患者既往的影像资料,又为患者完善了相关检查。通过影像检查对比,吴杰发现患者右侧额叶的异常强化灶范围比之前扩大了,邻近的右侧侧脑室前角旁也有新增异常强化灶,而且病灶呈游走性改变,符合脑裂头蚴病的诊断,建议进行手术。
▲术后MR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吴杰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裂头蚴取出术和癫痫灶切除术。由于虫子“藏”得深,术中寻找虫子的过程异常艰辛。在保证不伤及患者脑部功能区的情况下,吴杰像考古学家挖掘文物一样,一点一点地翻找,生怕取出的虫子不完整。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耐心寻找,吴杰成功地从患者脑中“揪出”了一条12厘米长的活虫。虫子被揪出后仍在不停地蠕动!
目前小亮恢复良好,肢体功能也没有受到影响,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从患者脑内活抓的裂头蚴,学名叫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吴杰介绍,裂头蚴一般都是寄生在猫、狗的肠道中,偶尔也会寄生在人的肠道里。虫卵随粪便排出后,会在水中孵出幼虫,幼虫被剑水蚤吃后,便继续发育成原尾蚴,原尾蚴寄生在田螺、青蛙、蛇等野生动物体内。
据小亮回忆,他生活在农村,当地人经常到河里捞田螺来炒着吃。小亮从小就特别爱吃炒田螺,每次都能吃一大碟。
吴杰说:“患者可能是吃了没煮熟的田螺肉而受到感染。”当人喝了含有寄生虫卵的水或吃了含有原尾蚴的食物后,就有可能感染裂头蚴。脑裂头蚴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癫痫发作、昏迷、视力下降等症状。
目前认为裂头蚴进入人体的途径有:第一,喝生水或者食用没有完全煮熟的蛙肉、蛇肉、螺肉等;第二,切菜的砧板没有生熟分开,切了生蛙肉、生蛇肉之后又用来切熟食,导致食物污染。
吴杰提醒大家,一定要慎吃没熟透的“野味”。此外,很多农民在田间干完农活之后,都有喝生水或者用田里的水洗手的习惯,这样也容易感染上裂头蚴。
专家简介
吴杰
医院神经外六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神经外六科(微侵袭神经外科)科主任。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广东省抗癫痫协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脑病精准诊疗与修复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毕业,医院神经外科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进修及学习。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余年,主要从事癫痫、脑血管病(血管畸形、动脉瘤、高血压脑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等)、颅内肿瘤(颅咽管瘤、胶质瘤、听神经瘤、脑膜瘤、颅底各种肿瘤等)及功能神经外科疾病(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等)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完成各类癫痫外科、脑血管病及颅内肿瘤手术三千余例。特别是在癫痫外科和神经内镜的治疗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课题多项,编写及翻译学术专著多部。
闫学强
医院神经外六科主治医师
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0余年,师从刘庆良教授从事颅脑肿瘤的临床工作及颅脑解剖、科研及教学工作;并于年-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医院、医院从事颈动脉狭窄、烟雾病治疗的专项进修培训。
医院简介医院
医院、事业单位
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三医院
广州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内异地就医直报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省公费医疗、市工伤、省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办院思路:技术建院、质量建院、创新建院
核心价值观: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愿景:为大众带来健康与希望!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