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危机,对合资品牌的影响要远高于自主品牌。
今年9月,合资品牌的销量约为69万辆,同比下降31%,其中德系、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巧合的是,自主品牌9月销量也是69万辆,但是同比去年,自主品牌却增长近5%。
相比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在产业链方面的韧性更强,受芯片短缺的影响较小,所以市场表现也更好。
当然,一些合资品牌也在逐渐缓解缺芯的压力,这一点从东风本田的销量上就能够看出。
数据显示,东风本田9月份的终端销量为辆,同比下滑31.0%,与合资品牌整体下滑的程度相近,但是环比却上涨53.3%,似乎有一扫颓势的倾向。
下跌实乃无奈自今年3月以来,东风本田的月销量便处于不断下滑之中,除了在售厂商份额逐渐降低,在各大车企的销量排名中也始终难以进入前列。
销量的下跌固然有芯片短缺的因素,但也与其旗下产品的吸引力降低有很一定的关系。
在今年的3月和4月,东风本田开启了放价促销,切实的让利于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东风本田在这两个月分别取得了辆和辆的销量数据,分别为年内第一和第二高。
这样的销量固然可喜,但对于在年月销动辄破7万的东风本田来说,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出色。
同样在3月份,全球最主要的车规级芯片供应商——日本瑞萨电子发生了严重火灾,让本就捉襟见肘的芯片供应更加紧张,丰田、日产和本田等多家日系车企首当其冲。
在这之后,缺芯的影响开始体现得更加明显。从5月到8月,东风本田的销量都难以突破5万辆。
抛开缺芯影响不提,东风本田销量的下跌,也与其一直以来的支柱车型失去“魔力”有关,其一直引以为傲的思域、CR-V等车型,在销量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8月,曾经的一代神车思域,销量只有辆,同比去年的辆,下滑近68%;1-8月累计销量为辆,月均销量甚至不足一万辆,让很多人感到诧异。
在SUV市场能和神车哈弗H6掰手腕的CR-V,在销量上也起伏不定。今年3月份,其销量一度达到辆,但是到了8月,其销量只有辆。
这两款主力车型的销量下滑,似乎不能简单的用“缺芯”来解释。众所周知,本田CR-V以及思域都曾曝出“机油增多”等质量问题,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可以看出,东风本田销量的下滑,是由多方面因素所致。
迎来复苏契机在销量接连低迷的情况下,东风本田9月销量环比增长53.3%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超6万的销量也是下半年的最高销量。
销量的提升,一方面或许是因为9月是传统汽车销售的旺季,“金九银十”的成色还是比较充足的;另一方面,或许便是“芯片短缺”的压力得到缓解,让其累积的订单得以释放出来。
不能忽视的是,第十一代思域已经于9月上市。新车除了在设计上有着较大改进之外,在整车尺寸方面也有这很大的提升,车内空间明显提高,更加实用。在配置方面,新一代思域也展现出了诚意,家族最新的HondaCONNECT3.0智能系统集成了智能数字钥匙等便捷功能,更符合年轻人用车的需求。
在产品力全面提升的情况下,新一代思域的售价相比老款,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展现出更加亲民的姿态,收获了比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