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财务自由笔记》的第一堂课“学会花钱”的下半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买车买房的一些经历和启示,同时也在教育方面给人一些启示。
作者先讲到了他家有一辆很破旧的车,甚至于车速表都坏了,父亲都舍不得换。他的父亲居然在车底板上开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口子,凭借经验以此判定车速。后来作者通过在多年在超市打工攒下的钱(并通过理财)买了一辆已经使用了6年的款本田思域,才终结了家庭继续开破车的惨案。这也进一步用案例丰富了前一篇文章作者的观点:要合理支出,用剩下的钱将投资收益最大化。
书中提到一个恐怕很让大家惊讶的数据:年,美国百万富翁为买车支付的评论价格仅为元,而这些人最青睐的车,并不是大家都觉得这个收入区间的人应该买的宝马奔驰等等,他们竟然更青睐乏善可陈的丰田。作为三大富豪之一,06年时巴菲特的座驾是一辆美元的凯迪拉克,而很多千万富翁的评均座驾价格也达到了美元。而这些千万富翁当中,很多人也并没有万美元的净资产。
那么作者想表达什么呢?那就是:你买车省下来的任何一笔钱,最终都会变成为你积累财富的投资。为了买豪车装逼拉风,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作者一个叫拉斯的富翁朋友说:如果你一辈子不在汽车这样的东西浪费太多的钱,那你将来绝对错不了。作者也建议大家可以选择二手车,然后两年后卖出。这样不仅买车省了一笔,而且还能卖出套现,这样买二手车其实比租车划算得多。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是,作者美元买了一辆二手车,两年后美元卖掉了。
当然,作者并不是让大家一定要买二手车省钱,而是要力所能及的去买车,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想要致富的普通人”,随意的挥霍、没有规划的去购买高端奢侈品一定不会让你成为有钱人。另外,大多数人都应该明白车子是一个消耗品的道理。
接着书中谈到了买房,讲到决定买房的是利率和持续的还款承受能力。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利率是浮动的。作者说,当他还完大学的助学贷款,经济条件慢慢好起来以后,利率仅7%(算当时当地很低的),准备贷款买一处地,但是他的母亲提醒他“利率上浮到14个点的时候是否能持续、轻松的还贷款”。
这其实也告诉大家,买房杠杆不要弄得过高,一般认为房价不要超过家庭年收入的6倍,这样就算因为意外失去了工作,短时间内也不会行为没有工作而影响生活质量。过去十多年房地产高速发展,让很多人认为现在也还是买房必赚,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后视镜理论,用过去的现象去预测未来。就像有个朋友,疫情期间在成都贷款买了一套多万的房子,但是他的年薪不到10万,远远超过了我们说的6倍杠杆。目前利率低,一个月还多房贷,但是后面如果利率上浮了,还能承受这样的房贷吗?有经济条件的刚需,一定要买房,毕竟房子在国内涉及到娃娃读书等方方面面,但一定量力而行。实在不行,就从一线去新一线、二线城市,何乐而不为。
最后,书中谈到了关于“赠予”的一项大数据得出的结论:父母赠予娃娃的财富越多,娃娃反而在同事中间表现越差,获得收益也越少。也就是说,同一工作环境,自食其力的人往往比接受赠予的人能够创造更大的财富。这也就好理解国外那些富豪,比如比尔盖茨,将大部分财产捐赠出去了,这其实也是为了他的子女可以长远良性发展考虑。像国内,很多父母,对于孩子过度溺爱,一味的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财富赠予孩子,自己过得辛苦也要给孩子提供特别好的条件,最终导致步入社会之后,这些孩子才开始还债。很多富不过三代就是这样来的。
以上就是财务自由笔记第一堂课下半部分的全部内容了,没有看上半部分内容的朋友,也建议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学会花钱(上)——财务自由笔记》。后面的文章我们讲开启第二堂课“复利的神奇魔法”的学习。
我们总说,理财没风险,不学习才有风险。学习理财,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