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本往事三,2006至今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从年到年,广州本田似乎迎来了一个梦幻开局。然而,作为合资公司的创立者,门胁轰二对于广州本田的发展有着充分的认识,广州本田成功并不能局限于开局。在广州本田成立的十年之后,他就表示,“作为广州轿车项目,现在说已经成功了还为时尚早,作为汽车产业来说,要以20年为一个单位,才能看它是成功了还是不成功。”事实证明,他的判断非常独到。当时,门胁轰二回忆说,他在公司实现了3万辆规模的时候就做出了年计划——和本部生产总负责人进行了充分沟通后做出的——那个计划目标是,年在中国市场实现万辆销量。这是一个极其有远见的目标,事实证明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推进基本上按照了这一计划来,不过后来这一计划并不是由广州本田一家来承担,也包括了后来加入的东风本田。可是真正到了年,本田在中国市场并未达成万辆的计划,仅为65万辆——尽管那一年同样增长了12%,可是更晚来的丰田在中国市场实现了84.6万辆销量,日产中国更是超过了百万辆规模。假如只看乘用车表现,本田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销量合计还不如一家东风日产,后者年销量达到了66万辆,同比增长27.4%。其中原因,和广州本田进入了三年平庸期不无关系。三年平庸期在年9月完成了第二工厂投产之后,广州本田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品矩阵:雅阁领头,飞度居中,思迪加量,奥德赛补全。可是年广州本田也没有用尽产能,销量29.5万辆,比计划的31万辆少了一些。原因其实可理解,一是第七代雅阁进入生命末期临近换代,凯美瑞逼宫;二是思迪打开了新市场,飞度和思迪都快要换代了,没有放量;三则是这一年广本没有新车。在广州本田看来,真正的硬仗在年。可是谁也没想到,在通往本田千万辆的路程中,年对于广州本田来说无疑有着里程碑意义,然而也是遭遇挫折的一年。将时间拨回到年一开年,第八代雅阁就推向市场,坚持了广本最开始的“垂直换代”。广本方面对于雅阁的销冠地位势在必得,提出了17.8万辆的排产计划,恰好多过隔壁广丰家凯美瑞在07年创下的17万辆销量成绩。第八代雅阁上市恰逢第六代凯美瑞的生命周期中期,广本也直接将2.4EX车型定价再度拉低2万元,仅为22.98万元——完全对标凯美瑞G——只是给出了3年/10万公里的质保政策。并且第八代雅阁轴距达到了mm、车身长度接近5米,在那个时期真的是非常接近高端车的级别了,因此上市后大受热捧,一开始加价2万元提车也是常态。不过广州本田的营销思维其实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更多时候还是希望维持第八代雅阁的行业地位,而忽视了大盘的变化。在八代雅阁刚刚上市之初,广本仅仅推出了两款2.4L排量车型,可是因为加价缘故,那时的凯美瑞2.4L车型性价比更高,直到3月底八代雅阁推出2.0L排量,价格拉进20万元区间,销量才开始回升。*因数据统计口径原因,该数据和广州本田官方数据略有差距第八代雅阁节奏的混乱,其实影响颇为深远。比如年3月份批售2万辆,尽管创造了中高级车的历史高点,但是对下半年经销商库存造成了极大压力。不止如此,年12月为了拿下中高级车销量冠军这个头衔,广本再次放出了2万辆的月度批售,“艰难地”压过了凯美瑞——后来广州丰田方面出了一篇新闻通稿,指出凯美瑞在年是中高级车上牌量冠军,全年上牌量达到14.7万台。在年年中的时候,广本再次推出了全新换代的飞度,以此拉升其在小型车市场的销量。到了12月,准备已久的“跑量家轿”,也就是思迪的换代车型、改名锋范的三厢小型家轿上市。可是让人难以预料的是,年中国经济环境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销量急转直下,这也大大拖累了广州本田的销量表现。到年结束,广本销量仅为30.6万辆,只完成了销量计划的90%,而雅阁的17万辆销量也是通过压库出去,飞度和思迪销量均在5万辆,面临换代的奥德赛销量也不过2.9万辆。年完成的36万辆产能改造,到了年还只满足了八成左右,日本本田方面这时候已经不着急扩张产能了,也迟迟没有答应中方提出的增加车型。可是在年这样的经济情势下,要想突破36万辆又谈何容易?这样的局面,给了在年6月接任中方执行副总经理的姚一鸣一个“下马威”。错过的三年井喷期为什么日方在产能实现36万辆之后不愿意在投放新车,也不愿意继续扩大产能?或许产能没有用尽只是一个借口,另一方面则是本田在寻找到东风这个合作伙伴之后也极力平衡投入,以争取最大的控制权。在年给到了东风本田CR-V之后,年又将本田全球市场的战略车型思域给到东风本田,这分去了广州本田一大块蛋糕。或许,由于包括门胁轰二、曾庆洪的离开,广州本田中外双方最早的一批创业高管也就向“职业经理人”转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更多是基于销量目标和运营指标的考虑,这也让广州本田开始自我停滞。而姚一鸣的到来起到了一些新的变化。“为什么发展得这么慢,还是有原因的,一直就这四个产品,我就纳闷,就是雅阁、奥德赛、飞度,还有锋范,后面有什么车?没有。”姚一鸣开始争取日方投放新车、进一步扩大产能,但日方始终以“36万辆未达产”为理由坚持不增加产能。他只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提升销量上,争取销量能够满足产能。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年国家推出“1.6L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对汽车销量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这一政策对于广州本田来说也是有一定收效,包括锋范、飞度都有1.5L车型,这一年锋范的销量直接上涨到11.32万辆,比上一年增长了一倍,成为广州本田仅次于雅阁的销量支柱。因此,在这一年,广本也顺利达成了36.56万辆的产销,同比增长19.4%,产能利用率达到%。终于,日方同意进一步扩大产能,开始了增城工厂的24万辆产能扩充。在年到年,中国车市增长最快的三年井喷期中,所有车企都所获匪浅。这一局面其实也是最早门胁轰二曾预见到的:在奥运会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将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本田必须抓住机会。可惜的是,这家刚刚改名“广汽本田”、曾经的日系第一合资企业,却在这个时期逐渐落后了。在这三年时间里,中国车市从万辆级别一路涨到万辆,可是广汽本田在年销量为38.6万辆,仅比年的30.6万辆上涨了26%,复合增长率仅为6.4%。更关键的是广汽本田的行业地位大不如前,在年的时候广本排名乘用车车企第七,到了年仅为12名,本田品牌似乎被消费者遗忘了。在那三年,产品方面广本也是前后受敌。年东风日产发起了“天籁冲击日系中高级车第一”的总攻,直接喊出了“钜惠5万元”的口号,将雅阁和凯美瑞拖下水,这一年所有日系中高级车陷入价格战——广本最大的利润源没有了。同时,在家轿上,广本的锋范遭到了包括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TIIDA在内的围剿,对手们提供更大尺寸、更低排量的家轿,在三年井喷期销量大涨。可是因为本田把思域给到了东本,广本方面在三年时间仅仅分配到一款小众车型歌诗图,完全没有踩准节奏。这些情况被姚一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一次小范围的媒体沟通中,他甚至毫不客气指出日本本田应该醒醒了。这种表态在合资企业里面极其少见,也再次证明了广本当时已经处于了悬崖边上。广汽本田那个时期在中国市场的失势,终于引起了本田总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nmlss/11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