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做了二十年的护理工作,其中有欢笑有泪水,有感动有气恼,也有很多的无奈。记得有人说过:医院的医生还是护士,都最想让患者康复!护患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可是实际工作中,总会有一些误解,但是只要你坚守自己善良的底线,有豁达的心胸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风雨过后,总会有晴天!
周大娘,63岁,于今年1月3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1小时来诊,既往:血压低,脑膜瘤病史,肺心病,房颤病史,入院检查:血压90/70mmHg,神清,完全运动性失语,双眼向左共同偏视,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低。赵均峰主任评估病人:患者起病急,瘫痪较完全,结合患者房颤病史及头MRI病灶特点考虑栓塞可能性大,灌注像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低灌注区,病情继续进展可能性大,向患者告知动脉溶栓加取栓可能获益及风险,家属同意手术。
术后患者几乎每晚都发生快速房颤,病情几度反复,大约二十天后病情好转出院。记得在周大娘刚住院时,因为我让家属签导尿、吸氧、监护等告知单,家属并不是很理解,抵触情绪较大。过后想想病人家属刚住院情绪有点反应也正常,我们受点委屈也是家常便饭,也就没往心里去。后来也巧,大娘术后挪到了我管辖的床上,作为责任护士,我当以前什么事没发生一样对待她和家属,护理的很尽心。
出院时,大娘的儿子给我写了一个“住院患者即时评价表”,上面是这样写的:“有意见”,因为像王淑伟这样的好护士太少了!我看着非常感动,感动于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感动于一段护患关系的完美落幕。
之后我给她家打过几次电话,听说大娘能自己吃水果了,能自己翻身了,能笑能嗔,两个儿子也把轮椅都买来了,就等着天暖点推大娘出去遛弯....那时我很替她家高兴,谁知道心脑血管病就是这样的瞬息万变,就是这样的无情。
4月的天,还下着小雨,显得格外的冷。我接到了一个电话,原来是周大娘儿子打来的,说她母亲不咋好,叫不醒,呼吸一下有一下没的,一直发烧,也没尿,好几天没吃饭了。“哎呀!那不是挺重的吗,医院看看吧,不行就找附近的医生看看也行啊?“跟您说实话,就看着不好,都以为不行了呢,穿上衣服挺了五天了,这看着也没加重的迹象,就想想能不能再用点药,下个胃管给点吃的兴许就活过来了呢?”“你住院时不是张宪坤医生管吗,你问张医生用啥药啊?咋办啊”?“问了,张医生说他去北京学习去了,他说没看到患者,我们看的也不专业,提供的信息也不确切,也不知道具体啥情况”“那你找个你们当地的医生给看看”,“找了很多医生,都不给看,别说打针用药,都说太重了,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们是怕治死了赖上他们,跟他们签个协议也不给扎针....我们哥俩没办法了,研究来研究去,想起了你,住院的时候你和张医生对我家最好,你还给我家打过好几次电话,所以就想着看你能不能帮忙来看看,带着下胃管的东西,如果觉得还能治就把胃管按上,不能治就算了。”...听到家属那恳切语言,想着他们无计可施的样子,最后我答应了。答应后我一晚上都没睡好,先下楼买晕车药,因为大娘家住在梨树县靠山镇,在刘家馆子镇的一个小村里,坐车要两个小时,然后上网查了一些关于心脏方面的知识,又打电话让科里给我准备下胃管的用物,总之一直很纠结,很忐忑,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个决定是否对,自己是否能平安回来。
打电话的第二天早上五点,急忙起床给自己弄口早饭,医院,在科里取留置胃管的东西时,特意从“有创操作”的本上撕下来一张纸,想着到那如果下胃管时看大娘情况不好,就让家属签个字,虽然这对一个已经出院的患者不具备什么法律效力,但是也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帮出院的患者下胃管、尿管是科室坚持了八年之久的一项护理举措,可是以前那些患者毕竟都是在本市,患者也没这么重,万一有什么事也能有个应急的措施,可是这个真的不一样,我心里没底啊....医院门口和患者的两个儿子汇合。
坐了约两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大娘家。下车后,我立马被满院子的人簇拥住了,受到那么隆重的欢迎我有点窘迫,人群把我拥进了屋里,我立即看到了躺在炕上的大娘,大娘呼吸很微弱,有一下没一下的,暂停时间还很长,喉部还隐约伴着痰鸣。看到大娘的情况,我立即脱鞋上炕,拿出手电,照了一下瞳孔,等大,压眶反射有些迟钝,拿出听诊器,我听诊了一下病人的肺部,两肺都有湿罗音,右肺的罗音特别的明显。询问时得知,大娘因为心脏不好,不敢左侧卧位,基本上都是右侧卧造成了右肺炎症明显。摸下脉搏,微弱,节律也不等,测了两遍的血压,第一遍我吓到了,第二遍仔细一听,还是那样,70/38mmHg左右,病人的情况真的很糟糕!24小时以上没排尿了,现在怎么办?满屋子的人都望着我,补液抗炎是必须的,可是心脏怎么用药呢?虽然来前恶补了一下,可是这么重的患者我可不敢试。没办法,立即联系北京的张医生,我向张医生汇报我检查的情况,他又让我看看病人有没有水肿,口腔情况,大小便情况等,询问了家属的决定后张医生指示,补液,抗炎,化痰,下胃管,待血压上升后,给心脏的药,但是一定要控制输液速度,观察尿量....我遵医嘱下了胃管,还好,还算顺利,这时旁边的家属激动的不行了,一个个都用很崇拜的眼神看着我,直说:医院的护士啊,真厉害,啥都会,医院的大夫和主任都强!这就有救了!之后我立即给患者打了ml的米粥,也怪,可能是五天未进水米的原因,这刚给完吃的,患者的呼吸就平稳了,摸着脉搏跳地也有力了,大娘的眼角一直有眼泪不停地滑落….后来大娘的儿子给当地的一个乡医打电话,让他快来,医院的人来指导他下一步咋用药,让他别怕。在等乡医来的时间里,我帮着把大娘穿了五天的寿衣脱了下来,这时我看大娘邸尾部已经出现了二度的压疮,又指导压疮的护理,又强调了翻身扣背及双下肢的按摩.....忙完我才有空打量一下屋子,房子不大,炕头到炕梢凌乱地放了很多被,看着乱糟糟的,这时大爷对我说:“让你笑话了,我双腿残废了18年,拄双拐,在炕上只能爬,现在刚开春,活多,孩子们忙,顾不过来,我照顾你大娘多些,天天爬磨的膝盖疼,就多放了一些被,我就想着,残疾后我都是靠收破烂过日子,以前一直是她照顾我,这回该我回报她了。”我望着略显邋遢的大爷和炕边放着的双拐,一阵心疼....之后大娘的其他家属也围着我问长问短,了解到这离我老家只有十公里的路,春节后也忙的没再回过一趟家,都劝我回家看看爸妈,当然更感动我能抽空来看大娘。
等乡医来后我又按照张医生的嘱托交代了一遍,十点多了,大娘的两个儿子非要留我吃饭,被我拒绝了,满院子的人送我踏上了返程的车。车上,大娘的儿子非要给我五百元钱,非要请我吃饭,说我忙的都没喝上一口他家的水,都被我拒绝了。
车到四平已经十二点了,七个小时过去了,没来得及给女儿做午饭,望着吃剩饭的女儿我也很内疚,当我告诉她,我干正事去了,女儿说:“妈妈真棒”!
以后的日子我总会打电话询问大娘的情况,给他们一些指导,他们也常会向我咨询一些护理的问题。直到5月10日下午,她儿子告诉我大娘没了,但是大娘又多活了一个月他们很知足,觉得没什么遗憾了,他们全家都很感谢我,记我一辈子的好!大娘走了,故事不完美,我本来以为这是第个国际护士节对护理最美的献礼,对自己最大的鼓励,可是我仍然感谢护理职业让我和她们一家相遇,她们一家无比的信任!就像她儿子说的:王护士,以后可能还要麻烦你,村里人都很信任你!
人活一辈子,要有被信任的能力,有被误解的度量,总要有正直的人格,总要有奉献的情怀。我虽然只是一个小护士,却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能紧跟护理的步伐,以有限的力量完美别人的人生,诠释护理的真谛。
作者:神经内科王淑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