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栏目我们接着说思域,前三代车型为本田开拓了市场、带来了不错的口碑,后续的车型自然就顺理成章了。这一期我们一起看一看第四代到第六代车型,这三代产品可以说是思域发展到今天,承上启下的产品,虽然纵观整个发展过程,思域没有经历过大的变动,很自然的从小型车发展成今天的紧凑型轿车,顺应时代的发展是一方面,同时它在每一代产品中还不断尝试一些新的元素。
三厢车越来越正经
年本田推出了第四代思域,从这代车型开始,本田有意提高了它的定位,虽然从尺寸来说仍然被划分到小型车一类,但是尺寸也有增加,轴距达到了毫米。
动力方面,第四代思域搭载了多款发动机,包括1.3升、1.4升、1.5升和1.6升多个排量,如果按发动机代号来分类的话就更丰富了,仅1.6升排量就能再细分成四款发动机,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市场有不同的需求。
虽然第四代思域并没有推出我们心目中那个神一般的Type-R车型,但是Si版本搭载的B16A发动机让车迷看到了一些蛛丝马迹,VTEC技术从此刻开始和思域“纠缠”在一起。
EG6让人印象深刻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汽车的外观设计和之前有了明显的区别,无论是哪家汽车制造商都没能“免俗”,产品变得更具有流线外形。
算上敞篷版车型的话,在四种车身样式中,真正在车迷心中留下烙印的其实是EG6,以前的人很有意思,喜欢用车型代号作为名称,这就是所谓圈子里的行话。EG6对应的官方名称是第五代思域SiR/SiRII,其搭载的是经过进化的B16A发动机,最大功率提高到千瓦。
B16A作为本田首款引用VTEC技术的发动机,共分为前期和后期版本,前期版本其压缩比为10.2:1,VTEC则是在rpm介入,红线转速rpm,最后rpm转断油。而后期的版本(EG6上搭载的那台)将压缩比提高到了10.6:1,VTEC在rpm介入,最大功率在rpm时爆发。正因为本田VTEC的出现,让很多人体验到了自然吸气的另一番滋味,爆VTEC也成了车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轴距的增长我们有目共睹,从第二代思域开始,它就走上了一条不断加长的道路,但是随着VTEC技术的加入,我们看到本田在提高思域舒适性的同时更重视性能。
最热闹的一代思域
年,第六代思域正式推出,有了前五代车型的铺垫,这代产品的思路、设计都变得清晰和成熟。正如副标题提到的,这代思域很热闹,主要体现在它的车身样式上,除了三门两厢版、双门硬顶版和四门三厢版这三种“常规”造型外,这代思域因为销售地区不同,还推出了五门掀背版和两种旅行版。
动力方面,常规的发动机不多介绍了,就是从第六代思域开始,本田推出了思域Type-R,也就是经常听到的EK9。
虽然B16A已经足够强大了,但是面对丰田的4A-GZE和日产的SR16VE发动机的时候,本田仍然担心自家的产品不能从容面对,于是EK9搭载了代号B16B发动机,这是民用自然吸气发动机首次升功率突破匹马力,它的最大功率为千瓦(匹),数据超过今天很多低功率2.0T发动机,你别忘了这是一台排量1.6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而且是二十年前的民用产品。
全文小结:从B16A发动机开始,本田似乎看到了思域另外一个路线——小钢炮,从B16A早期版本到B16B升功率突破匹,本田只用了很短的时间,背后的强大支撑是本田在技术上和赛道上长期积累的经验,表面看上去简单,但是没什么捷径。如此高转速的发动机应用在民用领域,用心造车是一方面,发动机零部件加工技术之高更重要,而且这势必会增加成本。B16B之后的F20C发动机将升功率提高到匹,这个记录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法拉利打破,技术的本田指的是那时候的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