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仲恺院区周年记

一年前的年6月1日,医院仲恺院区正式启用,迄今已届一周年。这一年来,医院各学科陆续进驻仲恺院区。目前仲恺院区住院部共开设17个学科,设立13个病区,开放床位张;门诊共开设40个专科,9个医技辅助科室、手术室、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二部也在院区运作顺利,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不仅如此,仲恺院区的职能部办和临床医技学科均采用医院同质化管理,确保了其管理水平和服务医院的服务水准。依托医院医院的雄厚实力和独特优势,高起点合作管理运营好仲恺院区,是仲恺高新区委、区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局推动仲恺卫生健康事业大提升的破局之举。自仲恺院区启动建设以来,仲恺高新区委、区管委会精心部署并大力推进仲恺院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举全区之力支持仲恺院区的建设。这一年来,为推进仲恺院区工作,仲恺区委、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到院区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院区建议中遇到的困难。仲恺院区周边设施不断完善,医院的雏形已现。“这一年来,多名医务人员积极响应新院区建设,每天不辞劳苦来回奔波到仲恺上班,医院人学史力行办实事的现实写照。”医院党委书记陈子林表示,仲恺院区启用以来,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就医就诊流程,落实各项便民惠民举措,切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着力解决好当地群众就医难、看病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把健康服务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目前整体来说,仲恺院区已经达到医院的服务水平。”见证着仲恺院区一年的变化,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纪燕琴说。随着未来金山院区启动建设,包括仲恺院区在内,医院五大院区将形成合力,“医”“教”“研”协同发展,牵引医院的腾飞发展,打造广东省区域医疗中心的未来更加可期。开通三大急救绿色通道让高水平医疗资源触手可及以区域服务和重点项目应急救援中心为主要任务,承担政府部门重大事项的医疗保障任务,在助力建设健康大湾区中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这,是医院建设仲恺院区的责任和使命。医院仲恺院区启用一年来,仲恺院区门急诊就诊人数、手术量和出入院人数有了大幅攀升。启用至今,仲恺院区总诊疗人次数为27.2万,急诊抢救成功率达到96.28%,住院手术量台,成医院服务在仲恺地区的“复制粘贴”。4月末,仲恺一名80多岁的心梗患者被送进了医院仲恺病区急诊医学科。这名八旬老人心跳突然停止,同时开始出现室颤。对于心梗患者来说,室颤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随后,仲恺院区急诊医学科医务人员为他进行了10多次除颤,心内科接着做了造影、介入治疗和支架手术。老人在重症监护室观察近一周后,已于近日转入了普通病房。事实上,医院仲恺院区启用一年来,已累计收治了近60例这样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得到了有效救治。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均是致死率很高的病症,一旦发生,人的生命危在旦夕,必须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在仲恺这样劳动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危险时有发生。然而,在医院仲恺院区启用前,仲医院,仅医院医院,承担着当地50多万人口的医疗、急救、预防、保健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生活于此处的居民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就近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民生需求。在仲恺院区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朱伟旺看来,急诊医学科患者的抢救成功,往往离不开危重症绿色通道的打通以及多学科的密切配合。这一年来,仲恺院区开通了卒中、胸痛、创伤三大急救绿色通道,增强了重症感染、消化大出血、急性中毒、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救治能力,让危重症病人第一时间得到抢救。仲恺地区工厂多、交通路况复杂,出现人伤事故如何及时救治?对此,仲恺院区正积极推进针对复合伤、多发伤的创伤中心建设。这一年来,仲恺院区急诊医学科每天派出多趟救护车,出车速度非常及时。“我们希望把创伤救治的关口前移,从院前急救的环节开始,降低仲恺及周边地区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朱伟旺说。正如急诊医学科主任、急诊内科主任王国标所述,医院仲恺院区急诊医学科正致力于提高仲恺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危急重症患者处置,加速绿色通道畅通,让仲恺居民在家门口就医院的医疗服务,为仲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日,仲恺院区急诊科接诊超过14万人次,出车次。在医院仲恺院区,泌尿外科二区或许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与其他专科不同,泌尿外医院泌尿外科的一个病区,成立于年,和泌尿外科一区在学科技术上同步发展,拥有床位34张,随着仲恺院区启用,泌尿外科二区整体搬迁至仲恺院区,开放床位51张,增至1.5倍。科主任麦惠洪介绍,近几个月来,泌尿外科二区的床位都接近满员状态。“随着我们在仲恺和周边地区口碑的提升,业务量逐渐提升了,一个手术间最多一天做10台手术,我们的医生经常做手术到晚上10点。”麦惠洪说。泌尿外科二区共有医护人员29人,包括医生14人,护士15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在男性不育,男性性功能障碍,性传播疾病,前列腺疾病及其他男性生殖系疾病等领域广泛开展诊疗。今年更跻身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多学科协作组成员单位。对于麦惠洪和他的团队来说,来到仲恺是一次“再创业”的历程。开科后的几个月里,由于本地群众还医院就医,泌尿外科的病人数量并不多。为了打响品牌,服务更多患者,麦惠洪开始带着他的团队到仲恺的各大市民广场开展义诊宣传活动,让更多群众知晓常驻仲恺的这支泌尿外科专业力量。同时为了科室的发展,制定了“服务仲恺,面向全市,辐射周边县市的发展目标”,派出专家在总院专科门诊,周一至周日全覆盖,收治患者,解决总院泌尿外科床位紧张,住院难的问题。近年来,泌尿外科二区积极开展微创外科新技术。腹腔镜手术成为常规术式,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和膀胱全切术形成了临床特色。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硬/软镜碎石术均成为常规手术,内腔镜诊疗水平居国内水平。现在,该科已经全面进入微创外科模式。“95%以上的手术,都是通过微创手术完成的。”麦惠洪介绍,随着泌尿外科二区在仲恺的落地生根,仲恺区域的泌尿外科患者,医院一样高水平的先进医疗服务。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仲恺院区的启用也提升了疑难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这一年来,颅内肿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术等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填补了当地的医疗空白,用实力和服务赢得仲恺及周边地区患者信任。时间倒回年7月初,医院仲恺院区神经外科三区正式开科后不久,一名50多岁的男患者在工厂宿舍休息时突发抽搐,昏迷不醒后被送往仲恺院区。经头颅CT检查,提示额部颅内巨大占位。面对首次收治的重症患者,正在仲恺院区商讨工作的医院副院长祝刚立即赶到科室,会同神经外科首席专家荆国杰、仲恺院区神经外科三区主任罗洪海、副主任李百升,对患者进行紧急会诊。四位专家与神外三区医疗团队详细了解了患者发病情况并仔细查看了患者体征,结合头颅CT检查结果,初步判断,该患者罹患的是额部颅内巨大肿瘤并大脑廉下疝形成。专家团队果断决定,马上启动急救绿色通道,联合影像科行急诊头颅核磁共振,以准确了解肿瘤的定位和定性。核磁共振显示,病灶位于颅内脑外,极大可能属巨大嗅沟脑膜瘤,需尽快实施手术治疗。经过6小时的奋战,手术团队在显微镜下顺利将肿瘤包括突入筛窦内部分完整切除了下来,并成功完成了活性组织覆盖的颅底重建。术后3周,这名患者神志已完全清醒,可以自行缓慢行走,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神经外科三区在仲恺院区的成立,是医疗资源的直接下沉,医院的服务延伸到仲恺群众身边,变得更加触手可及。罗洪海介绍,神外三区启用后,让仲恺区颅脑损伤、脑卒中等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救治更加快捷。对于神经外科患者来说,早一分钟得到救治,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救治更加快捷”,这是宗旨,也是行动。近年来,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在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要居住人群的仲恺,这样的趋势更为明显。仅年10月中上旬,医院仲恺院区神经外科就为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抢救治疗。这些病例,正是医院仲恺院区为仲恺当地居民提供精诚服务的缩影。由医院仲恺院区为当地填补的医疗空白,不仅限于神经外科领域。这一年来,医院仲恺院区创伤骨科二区/骨科四区(以下简称骨四科)成功实施了骨关节置换术、关节镜、腰、颈椎手术以及复杂的四肢骨折手术等高难度手术,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坚强的健康保障。骨四科主任巫洪波介绍,与城区相比,仲恺地区骨科患者中高龄者居多。开科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骨四科就接诊了51例老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超过85岁。对于这类患者,该科摸索总结出了一套“高龄者专用”的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手术方案。经周密的计划与充分的准备、精湛的手术操作与规范的术后快速康复,多数老人手术后当天就能进食,2—3天后就能顺利下地行走,一周左右即可康复出院,开始他们新的生活。近一年来,对骨四科的医护人员来说,更像是一次“从头再来”的创业。在医院副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仲恺院区院长黄玉良的带领下,科室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不仅在短时间内就把总院的高水平临床诊疗技术与团队复制到仲恺院区,更在医疗技术上力争向上,打造出一批拳头技术——原创使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远端PILON骨折术、MIPO技术治疗复杂肱骨骨折术,并在关节假体感染翻修、关节镜下韧带修复等微创治疗等方面创新不断。骨四科主任巫洪波介绍,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该科已经形成了集“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及康复治疗为一体”的先进创伤急救管理模式,开放病床58张,截至4月30日,住院病人达人次,年手术量达余人次,在急、危、重外伤病人抢救和诊疗、手术治疗复杂骨折方面成绩卓著,具有一体化的快速急救绿色通道,医疗技术对标国际前沿。除了为个体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一年来,医院创伤外科二区/骨科四区更致力于仲恺地区基层医疗机构骨科诊疗水平的提升。在仲恺医学会的协助下,该科在仲恺院区举办了骨质疏松新进展学术会议,并开展了多次小范围骨科沙龙会议,提高了仲恺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骨质疏松的诊疗水平,减少了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此外,该科还积极组织多次义诊活动及医学科普教育活动,把健康知识和药品送到居民家中,也把医者的温情送到群众心坎上。凸显医院价值发挥区域示范引领作用在仲恺院区启用后,医院全科医学科整体搬迁,成为首个进驻仲恺院区的科室。目前,全科医学科共有医生11人,护理人员18人,开放床位58张,主要收治多种慢性病共存的、诊断不明确的、未分化疾病以及常见病、多发病。年,医院成为广东省率先跻身于国家全科医生培医院,并于年正式将全科医学独立开科,成为集医疗、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如果说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为了向基层输送更多的居民健康守门人,那么全科医生的教学就更加离不开基层的实践。”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杨思敏介绍,该科致力于社区医生综合能力提升和培养,通过与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社区联盟,不断致力于提升保障城乡居民健康的能力。来到仲恺的这一年,全科医学科进一步扎根基层,与仲恺高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加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和仲恺高新区的社区医务人员一起参加慢病随访、义诊、健康宣教等,帮助仲恺居民做好疾病预防、治疗,慢病管理、保健、康复,多层次、全方位地为仲恺居民的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仲恺高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杨思敏介绍,在与仲恺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社区联盟时,全科医学科注重帮助社区全科医师能力的培养,提高社区全科医师的岗位胜任力,重点以专家坐诊、联合查房、小讲课、门诊带教、社区健康宣教、全科医生的培训等方式,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支持。精诚服务收获累累硕果。目前,医院全科医学科已获评年“惠州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年度市“优秀护理集体”、仲恺院区“创业先锋”团队和年度“四个优秀科室”荣誉称号。年8月,该科与澳洲中国医师联合会签订《全科医生联合培训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全科医学“中西结合”的跨国合作,实现了全科医学“中西结合”跨国合作,澳洲中国医师联合会每周五对该科医务人员进行远程教学、全程指导、培训、监督及考核,教学内容丰富,培养全科规培医师全科理念,提高临床技能。杨思敏表示,在众多优质国际资源的支持下,该科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和科研教学合作等方面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就在近日,医院仲恺院区举行“学党史践初心,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首站前往沥林镇泮沥村举行健康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在泮沥村,全科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二区、眼科中心三区共计9名医护专家为村民面对面诊疗,指导慢性病、眼病的管理。该院眼科专家进行白内障和眼底筛查,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教。这并非医院在仲恺地区开展的首次大型义诊。早在年7月,仲恺院区刚刚启用满月时,该院就开展了“百名专家进仲恺巡诊”大型活动。年9月,由眼科等18个专业的专家组合而成的“超豪华义诊团”再次走进仲恺社区,为当地群众免费提供家门口的三甲医疗服务。这一年来,仲恺院区共组织外出开展9场义诊活动,16场健康教育活动,参与医务人员人,共服务6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余份,发表健康科普稿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lxnml/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