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37岁
主诉:右耳鸣1年,右耳听力下降5月,头晕2月。
现病史: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鸣,未予重视。5月前出现右耳听力下降,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2月前出现头晕,按“颈椎病”进行按摩及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医院就诊,进行脑MR检查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发病以来无癫痫发作,无发热,无饮水呛咳,无肢体活动障碍。饮食、二便正常,睡眠、精神可。
既往史:乙肝18年,肾结石7年。有青霉素过敏史。
实验室检查:无。
超声:无。
CT/MRI扫描:专科检查:VIII粗侧右耳听力下降,对侧正常。脑MR检查:MR检查设备为GESignaHD1.5T磁共振,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颅顶至颅底,常规扫描层厚为5mm、层间隔0.5mm。
查体:无。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医看
答案解读:E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影像解剖知识。病变位于右侧颅底,颅外病变,右侧脑桥、小脑均为受推压改变。病变主要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CPA),这个定位应该不难做出。但仔细观察,在T1WI、T2WI、T2WI/FLAIR上右侧面听神经均显示增粗,增强扫描显示右侧面听神经增粗并明显强化。故病变位于颅外,右侧桥小脑角区(CPA)及右侧内听道,这也恰恰解释了右侧耳鸣伴听力下降的临床症状。E选项为正确答案。
问题二桥小脑角区(CPA)最常见的3类肿瘤依次为(单选)?
A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脑膜瘤
B脑膜瘤、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
C神经鞘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
D表皮样囊肿、脑膜瘤、神经鞘瘤
E脑膜瘤、表皮样囊肿、神经鞘瘤
答案解读:C
解析:桥小脑角区(CPA)的各类肿瘤发病率统计不一,但发病前3类的肿瘤还是比较公认的,分别是神经鞘瘤75-80%,脑膜瘤8-15%,表皮样囊肿5%。故正确答案应选C。
问题三根据MR影像学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单选)?
A表皮样囊肿
B神经鞘瘤
C脑膜瘤
D转移瘤
E蛛网膜囊肿
答案解读:B
解析:首先桥小脑角区(CPA)最常见的肿瘤是神经鞘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而本病例同时有异常面听神经增粗、强化的表现,故神经鞘瘤的可能性十分大。再分析病变本身,病变主体呈类圆形,膨胀性生长,在T1WI上以低信号为主,在T2WI上呈高亮信号,在T2WI/FLAIR上呈低信号,在DWI上扩散不受限,增强扫描大部分无强化,边缘可见少许强化,中心可见分隔,分隔可见强化。这些表现均提示病变有明显的囊变,中心大部分区域为水样液体成分,这与脑膜瘤的表现截然不同。表皮样囊肿(胆脂瘤)呈铸型生长、增强扫描无强化,在T2WI/FLAIR上呈等略高信号,像脏了的脑脊液,DWI扩散受限。而本例膨胀性生长,增强扫描边缘及分隔有强化,在T2WI/FLAIR上呈低信号,DWI扩散不受限,均不支持表皮样囊肿诊断。最终诊断是神经鞘瘤伴明显囊变,应选B。
问题四本病例对于鉴别表皮样囊肿没有帮助的是(单选)?
A增强扫描无强化
B膨胀性生长
CDWI扩散不受限
DT2WI/FLAIR上表现为低信号
E右侧面听神经增粗
答案解读:A
解析:表皮样囊肿(胆脂瘤)的特点是呈铸型生长、增强扫描无强化,在T2WI/FLAIR上呈等略高信号,像脏了的脑脊液,DWI扩散受限。而本例膨胀性生长,在T2WI/FLAIR上呈低信号,DWI扩散不受限,右侧面听神经增粗均有助于鉴别表皮样囊肿,只有增强扫描无强化既可以见于神经鞘瘤囊变,又可以见表皮样囊肿,故对于鉴别诊断没有帮助。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病变定位为颅外、桥小脑角区(CPA)肿物,同时伴有右侧面听神经增粗,病变推压脑桥及右侧小脑,占位效应明显。此区域最常见的肿瘤为神经鞘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而本例既有面听神经改变,又有患侧耳鸣、听力下降,诊断听神经鞘瘤的可能性很大。进一步分别病变影像学表现特点,病变以囊变为主,边缘及分隔可见强化,DWI科室不受限,T2WI/FLAIR呈低信号,右侧面听神经明显强化,综合考虑均支持听神经鞘瘤的诊断。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1)发现病变与认证: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区(CPA)的病变并不难,但同时需要仔细观察右侧面听神经的改变,可以帮助定位及定性诊断。
2)定位诊断:定位诊断对颅底肿瘤十分重要,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好发病变。本病例定位为颅底脑外的病变,主要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CPA),同时右侧内听道内的面听神经有增粗表现。
3)定性诊断:本病例右侧面听神经明显增粗伴有强化,说明病变与面听神经有关,同时临床症状也验证了这点。此部位最好发的3个肿瘤是神经鞘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神经鞘瘤的典型表现就是哑铃状生长、明显强化的肿物。脑膜瘤是宽基底贴于骨质,明显均匀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表皮样囊肿(胆脂瘤)的特点是呈铸型生长、增强扫描无强化,在T2WI/FLAIR上呈等略高信号,像脏了的脑脊液,DWI扩散受限。而本例以囊变为主,同时伴有边缘及分隔强化,DWI扩散不受限,最终的诊断是神经鞘瘤伴明显囊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第一,是正确的定位右侧桥小脑角区(CPA)。第二,仔细的观察面听神经的改变。第三要认识到此部位常见的肿瘤分别是神经鞘瘤、脑膜瘤和表皮样囊肿。第四,分析其磁共振表现,病变主体呈类圆形,膨胀性生长,在T1WI上以低信号为主,在T2WI上呈高亮信号,在T2WI/FLAIR上呈低信号,在DWI上扩散不受限,增强扫描大部分无强化,边缘可见少许强化,中心可见分隔,分隔可见强化。这些表现既与脑膜瘤不同,又与表皮样囊肿有明显的区别,而十分符合神经鞘瘤伴明显囊变的表现。
鉴别诊断1)脑膜瘤:为桥小脑角区(CPA)第二高发肿瘤,占此区域肿瘤的8-15%。一般以宽基底与岩骨相连,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等信号强,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部分可见脑膜尾征。坏死、囊变少见。
2)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或珍珠瘤,为胚胎发育过程中外胚层残余组织异位所致的良性肿瘤。常以三叉神经痛起病,多有患侧耳鸣、耳聋。病变以铸型、匍匐样生长,有“见缝就钻”的特点,对周围结构多无推压,囊内为乳白色角化物。T1WI低信号(略高于脑脊液),T2WI为高亮信号(略低于脑脊液),增强扫描无强化,DWI扩散受限。
病例供稿:中医院赵燕风
专家点评发生于CPA区的肿瘤包括神经鞘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每种肿瘤的都具有特征性表现,鉴别诊断不难。关于神经鞘瘤的起源,最常见起源于前庭神经,但是病人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听力下降。原因是蜗神经(负责听力)对于肿瘤的压迫非常敏感,而面神经和前庭神经具有较强的抗压性,因而相应的症状不明显。如何判断哪根神经的起源对于影像学来讲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目前MRI薄层高分辨亚毫米采集能够清晰显示面神经、上下前庭神经和蜗神经,当病变较小时,可以明确病变与神经的关系,但是当病变较大时,判断起源困难。另外一个鉴别点是面神经起源的神经源性肿瘤可沿着面神经迷路段、膝状神经节等面神经走形的方向蔓延。CPA区的肿瘤同时需要HRCT和MRI来评价骨质的变化和病变累及的范围。
点评专家:医院放射科夏爽教授
医看
参考文献:
1.WangXQ,HuangMZ,ZhangH,etal.Clearcellmeningioma:clinicalfeatures,CT,andMRimagingfindingsin23patients.Journalof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贵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