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家
介
绍
贺培坤中医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擅长急慢性肾炎、尿毒症的治疗,同时对颈、腰椎增生、胃炎胃溃疡、妇科病、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症、血管性头痛、偏头痛、支气管炎等都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门诊时间:周一、二、三、五上午、周六全天。
贺培坤,65岁,在名医如云的杭州,算得上是中医界的一个异类。
从医至今,他没有考过任何职称,仍是最初级的中医师。他操着一口纯正的绍兴方言,一开口就像打开了一坛浓郁的老酒,刚劲有力。
17岁开始当赤脚医生,27岁进入国企,分管几千号职工的生老病死,直到60岁退休后到汤养元国医馆坐诊(每周一、二、三、五上午,周六全天)。
这天上午,贺培坤早上6点从城北的家里出发,7点赶到诊室,已经有不少病人等在门口。从7点开始到12点,粗算下来,贺培坤的门诊来来去去的病人起码四五十个。看完所有病人,他才有机会吃上口饭。
“有时候当天的号子已经超额了,但人家病人好不容易来,看到1点也总得帮他们看完。”从医48年,贺培坤看过的病人不计其数,而最让他记忆犹新的病人,就是自己的夫人。
原本什么毛病都没的夫人
突然得了脑膜瘤
作为医师,贺培坤对比自己小五岁的夫人的健康并没有过多操心,“她体检出来什么毛病都没有的,高血压、高血糖都没有。”
然而,他清晰地记得,年1月7日,自己在外出诊时,接到了家里传来的消息,夫人突然晕倒在地,呕吐不止。医院抢救,诊断得出的结果是她长了4.9厘米*5.2厘米的脑膜瘤。
第二天做了手术。
开刀后,贺夫人身体半边瘫痪,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经常有癫痫发作,最要命的是,“智商不超过3岁”,不知饥饿,嗅觉丧失。有次贺培坤回到家,得知夫人吃了满满一碗猪肉,因为吃得太多,正在呕吐。
这一情景,不禁让他潸然泪下。作为少年夫妻,夫人一直陪伴着他走出农村,来到杭州,好不容易等到女儿有出息,能够享享清福,却没想到生命受此折磨。
回忆那段日子,贺培坤很是感慨,他记得,为了把夫人抬上自家住的三楼,得花元请两个护工才行,“她当时整个人像豆腐一样,一碰就要破”。
自己尝试中医治疗
怎么办?难道就无可奈何,让她的生命这样逝去?治好过这么多病人,却唯独治不好自己心爱的人?
贺培坤是一个不肯轻易放弃的人。他做了一个决定:自己用中医的方法医治夫人。
贺培坤看过很多肾病病人,长年累月下来,他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一套四字肾病疗法——“攻、破、清、补”。“攻”指先泻去体内水肿;“破”是打通充血水肿的血管;“清”指靠消炎以清理血管;“补”指最后要补补元气。
对于夫人的治疗,他也采取同样的思路。他说,肾藏精,故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足则精气旺。因此在用药上主要考虑益肾补气、活血祛瘀、使血气并行。另外,他觉得没,肾与眼睛是相关联的,益肾的同时也能明目。
在贺培坤的精心治疗和调理下,不到半年,贺夫人的病情竟有了好转。除了恢复嗅觉、味觉,癫痫也不再发作,半边的瘫痪也好了,走路没有问题。
现在我们看到的贺夫人,除了眼睛还不太看得清之外,其他几乎与常人无异。
很难想像,三年前她还挣扎在生死边缘。
贺培坤说,他请专家给夫人进行视频会诊,对方连连感叹“夫人的康复堪称奇迹”,要知道,脑膜瘤虽然不属于恶性肿瘤,但是复发率极高,大部分病人术后生存期很短。
现在,贺夫人虽然视力还未完全恢复,但是眼睛有光感,在自己家的客厅坐着,她能清晰的分辨出“前面这堵墙是白色的”。
当被问到目前的身体状况,贺夫人开心地回答道:“能吃能睡!”她说,自己生了这个病,当然是开心不起来的,但是能够恢复成这样,她是做梦也没想到的,已经很感恩知足了。
药食并行,相辅相成
为夫人制定食疗法
每天上午和下午,贺培坤监督夫人服用中药,除此之外,他还为夫人制定了一套食疗法。
中饭时,把三七、天麻、红花三种药材浸的药酒混起来,给夫人喝一两;晚上,取出人参、枸杞、血虫泡的酒,再给夫人喝上一两。喝药酒的主要目的,仍然在于活血化瘀、滋补益气。
这会和服用的汤药冲突吗?贺培坤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会有副作用,不过要控制药酒饮用的量。
另外,他非常注意夫人的忌口。鸡肉、牛肉、羊肉等发物,是不能吃的,猪肉和鸭肉可以吃,葱、大蒜这些不能碰。
总结起来,就是药食共用,把疗效提到最佳。
贺医师也是用这种方法医治了众多的肾病患者。
本周贺医师还将提供20个义诊号,有需要的读者可以拨打下方汤养元国医馆电话进行预约。
医生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