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当时我什么都看不清了,多亏了彭主任为我手术,不然我可能就彻底失明了。”近日,来自江西的丁先生在广州医院神经外科复查时感慨地说。
去年5月,丁先生双眼视力在一个月下降到几乎看不见。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岩斜区脑膜瘤,手术风险极大,建议他到广州医院求治。丁先生赶紧来到该院经神经外科就医,科主任彭彪为其施行扩大中颅窝入路脑膜瘤切除术,成功切除肿瘤,术后无并发症,康复良好,现已出院,如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岩斜区肿瘤常累及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手术操作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并且难以达到根治性切除,可谓是大脑中的‘恶性区域’。”彭彪指出,岩斜区脑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选择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脑膜瘤早期难以发现
丁先生今年35岁,在中山市做生意。从3年前开始,他时不时就感到头晕、头痛,但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加上自己服用止痛片和休息后病情得以缓解,就没有太在意。去年5月,丁先生发现自己的视力越来越差,看东西出现重影,遂到医院就诊,经头部磁共振发现是“左侧岩斜区肿瘤”。由于手术风险大,医院建议他到广州医院就诊。
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彭彪接诊后发现,丁先生左眼只剩光感,左瞳孔散大、视物重影,左侧眼球固定不能转动,左脸有麻木的感觉,考虑为脑膜瘤压迫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等所致。
“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大多为良性,具有生长缓慢、起病隐匿的特点,患者就诊时往往肿瘤体积较大,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疗效。”彭彪表示,脑膜瘤可以生长在颅脑多个部位,其中以生长在岩斜区的脑膜瘤治疗最为棘手。
肿瘤在岩斜区风险大
彭彪介绍,“岩斜区”是指位于颞骨岩部背面与枕骨斜坡部的岩斜裂汇合处,从岩骨尖至颈动脉孔,构成中后颅窝的一片区域。发生在此区域的脑膜瘤生长方式复杂多变,常常沿着颅底朝多个方向生长,可累及12对脑神经中的11对,甚至侵袭脑干、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等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堪称“恶性区域”。
手术切除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首选方式。然而,岩斜区脑膜瘤难以达到根治性切除,手术操作常遗留吞咽功能障碍、面瘫、脑膜炎等颅神经功能损伤。
据统计,岩斜区肿瘤根治性切除平均死亡率约5%-10%,永久的神经功能损伤率约40%-50%,时至今日处理起来仍费时、费力,风险大,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制高点。
彭彪指出,如何使“肿瘤切除率”最大化,“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率”、“肿瘤复发率”最小化,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是颅底外科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白癜风有那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