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发展呈现年轻化、多样化趋势,脑血管病一旦发病,致残、病死率高,治疗恢复过程相当漫长,而现在对于脑血管病的治疗观念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不是一味的“治其标”,而应是所提倡的“治未病”。通过早期的脑血管筛查,控制高危因素,做好三级预防,对患者普及脑血管的早期筛查防治的重要性,及早发现病变,及早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团队在青医院神经外科丰育功教授的协助下,成功为一名未破裂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实施了单侧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为我院今后更好的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科学的选择治疗提供了有利依据。
患者为女性,60岁,以“头晕、左侧肢体活动无力1天”收入我院,有高血压病史3余年,行颅脑CT检查示“右外侧裂池占位(动脉瘤?脑膜瘤?),左外侧裂池动脉瘤?”,后经科室会诊,给予颅脑DSA检查示“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结合患者高血压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动脉瘤大小,我院神经外科二病区团队积极组织讨论,考虑患者为双侧大脑中动脉未破裂动脉瘤,结合丰育功教授的意见患者具备破裂高危因素,动脉瘤破裂风险极大,积极跟患者家属沟通,完善术前检查,于近日成功为该患者实施了一侧开颅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
术前标记右侧翼点入路切口,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解剖血管、神经,手术过程发现,右侧动脉瘤直径约3×3cm大小,左侧动脉瘤直径约0.7×0.6cm大小,且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多条穿支动脉与动脉瘤“沟通”,给手术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手术历时约4个小时,手术过程顺利。
(术前颅脑CT显示双侧外侧裂池占位)
(术前颅脑MRA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瘤样异常突起,患者血管壁弹力层纤维结构异常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而高血压可促进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一旦动脉瘤破裂,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患者常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项背痛等,约1/3的患者在就诊前死亡,1/3医院,1/3的患者经过治疗得以生存。颅内动脉瘤按位置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90%),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10%),按大小可分为小型动脉瘤(直径≤0.5cm),一般动脉瘤(直径0.6-1.5cm),大型动脉瘤(直径1.6-2.5cm),巨型动脉瘤(直径>2.5cm),本例患者动脉瘤直径约3×3cm大小。最新研究表明,直径>2.5cm的未破裂巨型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5年内破裂几率超过6.4%,前交通、大脑中动脉瘤5年内破裂几率超过40%,后循环、后交通动脉瘤5年内破裂几率超过50%。
众所周知,颈内动脉入颅后各大分支及终末分支复杂,侧枝循环丰富,各大主要血管又有明确分段,而双侧大脑中动脉在解剖距离上又“相隔较远”,手术从一侧切口进入夹闭双侧大脑中动脉瘤更是困难,需要全面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便随时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术后颅脑CTA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瘤已夹闭)
神经外科二病区:林明剑、房绍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备注
宣传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