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脑膜瘤 >> 良性脑膜瘤 >> 神外资讯

神外资讯

本篇中的眶相关性手术入路,是指入路命名中出现“眶”字的常用手术入路。

其一,眶颧入路(orbitozygomaticapproach)。

1.眶颧开颅的多种表现形式。

眶颧开颅,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眶上、眶颅、眶翼点、颅眶、颅眶颧、额眶颧、额颞眶颧开颅等等。彼此间骨瓣之差异细微。众多不同的开颅表现形式,却表达着相同的基本精神,即实现额底、颞底的充分显露。恰如,RenatoJ.Galzio教授所述:

SeveraldifferentnameshavebeenusedintheliteraturetoidentifytheOZcraniotomy,includingsupraorbital,orbitocranial,orbitopterional(OPt),cranioorbital,cranioorbitozygomatic,frontoorbitozygomatic,frontotemporoorbitozygomatic(FTOZ),andothers.Thedifferenceinthedescribedflapsandtechniquesissubtleandthemainpurposeistoprovideincreasedexposurebeneaththefrontalandtemporallobes.

此处,笔者想表达什么?

当拟定施行眶颧入路时,手术团队要仔细阅读神经影像,掌握病变的位置、主体、大小等。骨瓣过大,则徒劳无益、没有必要;骨瓣过小,则显露不足、切除困难。骨瓣适宜,通俗话语“刚刚好”,则是体现着精准神经外科理念的贯彻。

2.眶颧入路与深部手术野融合利用。

佟小光教授,在国内众多学术会场展示工作时,经常出现“眶颧Dolenc入路”的话语表述。笔者,少壮晚学,非常赞赏这样的表述,因为眶颧Dolenc入路表达着:

(1)浅表术野与深部术野融合的理念;

(2)深部手术野的具体利用;

()眶颧开颅+Dolenc三角磨除,多种颅底外科技术的组合应用等。

笔者认为,类似地表述还可以有“眶颧Parkinson入路”等。也即,眶颧入路切除海绵窦病变,利用滑车神经下三角进入海绵窦。

眶颧入路内容的丰富与发展,与海绵窦解剖、中颅窝底解剖的推进,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笔者从颅底外科入路的发展着眼,Hakuba入路、Kawase入路,实现从中颅底到中上斜坡的突破之前,其实便已有运用眶颧入路处理上斜坡病变的探索。也即,从岩斜病变的腹前侧显露着眼,前外侧入路(如眶颧入路)与侧方入路(如Kawase入路)相比较,前外侧入路是先行者,历史也更久远。

笔者认为,运用额颞眶颧入路处理上斜坡病变的探索,其思潮应是受到上世纪七十年代Yasargil翼点入路广泛推广的影响。也即,争取运用前外侧入路,处理更多的工作内容,从前颅底、中颅底,实现岩斜区的突破。

其二,眶上外侧入路(Lateralsupraorbitalapproach)。

笔者在文献PPTFrontolateralApproach,曾提到Juha教授的眶上外侧入路(Lateralsupraorbitalapproach)。此处,笔者再次重申自己的几点学习感悟:

1.Samii教授展示的额外侧入路,与Juha教授的眶上外侧入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话语表述时,额外侧与眶上外侧,可以通用。

2.眶上外侧入路的骨窗,应显露外侧裂。术中应适度分离侧裂,释放脑脊液,以便额底抬起,最大限度减少牵拉。

.眶上外侧入路利用的深部术野,依然是翼点入路的4个手术间隙。也即,Juha教授的眶上外侧入路,继承了Yasargil教授翼点入路的精华。因此,笔者在推介自己的链接致敬Juha的同时,也呼吁国内同道建立眶上外侧入路的理性评价,切勿盲目追捧。

其三,眶上眉弓入路(Supraorbitaleyebrowapproach)。

近些年来,内镜锁孔颅底外科技术,可谓日新月异、喷薄发展,不断挑战着往日之不可能,又不断证实着今日一切皆有可能。眶上眉弓入路,是锁孔颅底外科的代表性入路之一。此处,笔者想表达以下几点认识:

1.眉弓入路切口的内侧端,应在眶上神经的外侧。也即,切口有严格的限定。学习者要注意切口的设计,这样才有利于保护眶上神经。

2.注意眶顶突起骨质的硬膜外磨除,争取眶顶的平坦。也即,通过锁孔之骨窗,争取释放更多的手术空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将锁孔可以利用的空间发挥到极致,用锁孔管窥多彩的世界。

.入路评价,需要考虑自身使用的技术手段因素,进而建立理性评价。显微镜下眉弓入路切除病变,与内镜下眉弓入路切除病变,两者之间实有差别。此时,无疑,内镜使用更具优势。因而,经常使用内镜的同道,对眉弓入路的评价,也更正面,更鼓舞人心。

其四,额-鼻-筛-眶入路(Fronto-naso-ethmoido-orbitalapproach)。

意大利Cantore教授的文章Choiceofneurosurgicalapproachinthetreatmentofcranialbaselesions,值得反复阅读。这篇文章,其实是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颅底外科入路选择的基本总结。文中谈到额-鼻-筛-眶入路(Fronto-naso-ethmoido-orbitalapproach),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额前颅窝底扩展入路。此处,笔者想表达以下几点认识:

1.双额前颅窝底扩展入路,依然适用于合适的病例,依然大有用武之地。

近些年来,部分同道对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底扩展等颇有批评之声,认为存在创伤大、出血多、重建困难、脑脊液漏、感染等诸多弊病,进而建议尽量避免使用该入路。

笔者认为对入路的评价,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平台、工作内容以及临床经验,建立理性评价。比如,医院颅底脑干病房吴震主任团队,几乎天天行远外侧入路,累并快乐着。这些专家会因为远外侧入路存在开颅复杂、创伤大、椎动脉损伤、颅颈稳定性等风险,进而放弃远外侧入路吗?当然不能。

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自身经验、平台、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病例,毫不犹豫地使用双额前颅底扩展入路。

2.双额前颅窝底扩展入路,依然颅底外科手术入路培训的基础内容、经典内容。

近些年来,国内颅底外科培训,追潮、追时髦的势头强劲。Kawase入路是潮词,几乎也是必备的讲授内容。相应地,国内颅底外科培训,却弱化了传统入路、经典入路的培训。

前颅底手术入路的学习,你能避开双额前颅窝底扩展入路吗?

.双额前颅窝底扩展入路,为颅底重建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做出巨大贡献。颅底重建,主要指前颅底重建。你所担心的,正是我所擅长的,大家能理解吗?

其五,眶外侧入路。

眶外侧入路,不是本篇重点。感兴趣的同道,请参见正海-妙术视界第七十七期:AANS复杂颅脑手术技巧讨论。

相关链接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一)--中线入路与联合入路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二):鞍区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三)桥小脑角区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四)枕大孔区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五)--海绵窦区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六)--松果体区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七)脑干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八)颈静脉孔区

佟小光教授手术病例--学习笔记(一)

佟小光教授手术病例:学习笔记(二)

佟小光教授手术病例:学习笔记(三)

佟小光教授手术病例:学习笔记(四)

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学习:解剖的过程

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解剖学习:求真贵确与循序渐进(附Rhoton系列解剖视频)

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学习:夯实基础

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素养:求真贵确

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素养--专业精神

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素养--写作

神经外科哲学思维及其它(一)

神经外科哲学思维及其它(二)

神经外科哲学思维及其它(三)

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成长:学习与升华

病例分享丨表皮样囊肿鳞癌变一例

中国神经外科史学习笔记(一)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一)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二)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三)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四)--世界脑膜瘤大会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五):吴斌教授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六):垂体疾病外科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七):经典的力量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八):砥砺前行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九):学海无涯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十):终极之问

颅底外科学习感悟(十一):光荣绽放

学习罗世琪教授的文章有感

随笔丨致敬Juha教授

随笔丨缅怀Rhoton教授!

学习园地丨GiantIntracranialAneurysms文献分享

学习园地丨乙状窦后入路经典文献

学习园地丨颞下入路经典文献学习

学习园地丨额外侧入路经典文献

学习园地丨颅内动脉瘤经典文献(一)

学习园地丨颅内动脉瘤经典文献(二)

学习园地丨颅内动脉瘤经典文献(三)

神外风云人物志(一)HarveyCushing

神外风云人物志(二)WalterEdwardDandy

神外风云人物志(三)GaziYasargil

Kawase三角与岩前入路的文献学习(一)

Kawase三角与岩前入路文献学习(二)

Kawase三角与岩前入路经典文献(三)

神外资讯







































协和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
白癜风治疗需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lxnml/1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