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孔微创显微12丨面神经检测在手术

锁孔:微创显微∣面神经检测在手术治疗面肌抽搐中的重要性

专栏医者:雷兵

医院神经外科

CASE1

患者,女,左侧面部抽搐4年,进行性加重。查体:左侧面部抽搐,鼻唇沟变浅,余颅神经阴性,肢体肌力5级。

重度水呈像显示:面神经根部与椎动脉关系密切。

TOF显示:血管(椎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压迫神经根部。

TOF显示:血管(椎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压迫神经根部。

CASE2

患者,女,53岁因“面部抽搐10余年”入院。经保守治疗后无效,进行性加重。体检:右侧面肌抽搐,鼻唇沟浅。

重度水呈像显示:面神经与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关系密切。

TOF显示:血管压迫神经根部。(小脑前下动脉及内听动脉)

术中根据检测发现导致面肌抽搐根本原因是内听道口血管的血管压迫(常见病,但病因不常见)。

术中分离神经根处的小脑前下动脉后,检测面神经,但发现神经仍然异常(活跃),结合术前MRI,继续分离内听动脉后,神经检测恢复正常。

两位患者均予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术中严密面神经检测,术后患者面肌抽搐立即好转。

科学带给医生信心,带给病人福音。

面肌痉挛(HFS),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本病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但效果均欠理想。西医治疗多采用伽马刀,中医治疗一般建议采用三位一体综合疗法。

疾病病因

1、血管因素

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HFS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以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HFS。

2、非血管因素

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HFS。其原因可能是由于:①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移位。②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③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另外后颅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HFS。如罕见的中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瘤压迫面神经导致的HFS。小脑血肿的患者其首发症状为HFS。局部的蛛网膜增厚可能是产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偶可发生HFS。

3、其他因素

面神经的出脑干区存在压迫因素是HFS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学者在进行桥脑小脑角手术时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存在血管压迫并不产生HFS。而Kuroki等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其肌电图可表现为类似HFS的改变。Mar-tinelli也报道了一例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可出现HFS。关于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因素是否导致HFS,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4、遗传因素

此外,HFS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家族性HFS迄今仅有几例报道,其机理尚不明了,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

临床表现

面肌痉挛即面部一侧抽搐(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精神越紧张、激动痉挛越严重。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检查

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

治疗

1、药物治疗

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

2、射频温控热凝疗法

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电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控制温度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同样要发生面瘫,在1~2年内的面瘫逐渐恢复过程中又会旧病复发,否则电热过度,痉挛虽可长期不发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瘫。

3、手术疗法

(1)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在局麻下,于茎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经主干,用血管钳压榨神经干,压榨力量应适当控制,轻则将于短期内复发,重则遗留永久性面瘫。如将远侧分支找出,在电刺激下找出主要产生痉挛的责任神经支,进行选择性切断,效果虽较压榨术好,但术后仍要发生轻度面瘫,1~2年后亦有复发。

(2)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Jannetta于年倡用,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常用的方法。全麻,采用枕下或乙状窦后径路,切除枕骨做3×4cm骨窗,切开脑膜,进入桥小脑角,找出Ⅶ、Ⅷ颅神经,如发现有占位性病变或蛛网膜粘连即进行切除和分解,如有压迫性血管,可在显微镜下利用显微器械给以分离开,如果分不开,可用Silicone或Teflon片隔垫开,亦可用肌肉片填塞在血管与神经之间。这些血管多是小脑前下动脉绊,是脑干的主要供血者,手术中如有损伤出血或诱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都将引起脑干缺血水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即使内听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也可致全聋。临床上观察到,1/3的病人动脉穿行在Ⅶ、Ⅷ神经之间,或绊顶有内听动脉支进入内听道,进行血管减压术操作都会遇到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进行分离和垫隔,还有不少病人查不到可压迫的血管,因此血管减压术也无法应用。为此,作者设计出一套新的手术方法,叫颅内段面神经干梳理术,取得满意效果。

3)颅内面神经干梳理术(神经纵行劈裂术)按血管减压术操作,进入桥小脑角,找到Ⅶ、Ⅷ颅神经,游离出面神经干,于脑干根部与内听道口之间,用纤刀顺其长轴进行多层次劈开,按痉挛的程度确定劈开的层次,一般劈开10~20次,多者可劈开数十次,将原来压迫的血管梳理后,恢复原位。经2~5年随访,手术有效率可提高到98%以上,而复发率减低到6%。本法主要优点是适应证比血管减压术广,复发率少而治愈率高,特别是减少了耳聋并发症,现已取代了血管减压术。其所以有效,可能是神经纤维梳理后,破坏了神经根区的异常电位蓄积,阻止了异常冲动的电位发放。

往期内容回看

锁孔:微创显微丨一期后路复位固定技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

锁孔:微创显微丨颞下“锁孔”入路切除海绵窦内、岩斜区巨大三叉神经鞘瘤

锁孔:微创显微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

锁孔:微创显微丨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规范化治疗

锁孔:微创显微丨“大声点,大声点,我听不到”,十年了,原因居然是……

锁孔:微创显微丨侧方"锁孔"入路治疗延颈交界区肿瘤

锁孔:微创显微丨吃饭痛、喝水痛、刷牙痛、摸脸也痛……原因是……

锁孔:微创显微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成功切除颅内巨大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

锁孔:微创显微丨“锁孔”开颅治疗丘脑星形细胞瘤

锁孔:微创显微丨从“腾云驾雾”到“脚踏实地”~一名颈椎病患者的康复之路

锁孔:微创显微丨罕见脊髓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

个人简介

雷兵

主任医师,浙江省中西医神经外科协会副主委,浙江省康复协会颅脑创伤分会委员,浙江省神经外科学会脊柱脊髓专业组委员。擅长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神经、血管疾病、功能性疾病、脊柱、脊髓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至今于医院神经外科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工医院神经外科、日本广岛大学神经外科研修学习。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厅级课题10余项。研究方向:“锁孔”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领域中的应用。脑脊液内毒素水平检测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的临床评价。神经胶质细胞仿生培养的表面效应和热化学。基于相变的分形表面构筑及其细胞生物学效应。擅长领域“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颅内、颅底肿瘤、脑血管病、MVD、脊柱脊髓肿瘤;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对脊柱退行疾病及先天畸形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周四上午专家门诊

本栏目小编:徐赛寅

赞赏

长按







































北京哪有诊疗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moliua.com/lxnml/1426.html